天上的月亮,地上的月饼。月饼是中秋的灵魂,承载着人月共团圆的美好期待。
惠州人过中秋,自然少不了月饼。支一张桌子,品一块月饼,呷一口清茗,唠家长里短,拜月光的仪式感就有了。
千百年来,月饼品种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在惠州的“月饼江湖”里,德源楼、郭师傅、南源楼等老字号群雄争霸,它们陆续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电商和国潮的东风各逞风流,焕发时代新活力。
月饼老字号成非遗
今年8月底,离中秋佳节尚有一个月,惠州月饼产销市场便已悄然升温。无论是大型的月饼生产车间,还是大街小巷的月饼加工作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边马不停蹄地赶制月饼,一边忙着接待线上和线下的顾客。
借国潮崛起的东风,惠州传统月饼尤其是非遗月饼备受欢迎。记者从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惠州共有4项月饼制作技艺相关的非遗项目,其中观音阁德源楼月饼(糖果)制作技艺为市级非遗,连和饼家传统糕点制作技艺、郭师傅月饼制作技艺、泰美南源楼月光饼制作技艺为县区级非遗。
中秋节,拜月光。在博罗泰美、公庄、观音阁等地,中秋节最有仪式感的节目当数拜月光。月光饼作为客家人传统中秋糕点,虽制作工序简单,却味甜清香,是最萦绕心底的中秋味道。
在博罗县泰美镇,始创于1938年的南源楼是一家老字号饼家,其月光饼、月饼的制作技艺传承了四代人。第四代传承人蔡伟强介绍,南源楼在保留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在口味上进行改良,迎合年轻人低糖低脂的饮食偏好。
1997年出生的巫女士是博罗本地人,在她的印象中,每逢中秋月圆之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摆上蜜柚和光华凉果,分吃一块南源楼月光饼,再泡一壶柏塘山茶解腻,尽是幸福团圆的味道。
作为惠州历史最为悠久的非遗月饼,观音阁德源楼于清朝光绪年间创立,在博罗县小有名气。德源楼月饼以纯手工制作为主,在延续客家月光饼等传统技法基础上,结合博罗独特的历史人文,形成了有别于一般客家广式月饼的独特制作工艺。
始创于1905年的郭师傅,从惠东吉隆供销社饼屋、郭师傅饼店逐步演变而来,也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郭师傅第四代传承人,郭汉光以祖辈相传的传统技艺为基础,发掘新食材、改良旧工序、融入新技术,生产出招牌产品——叉烧皇五仁月饼,曾入选第二届中华糕饼品质评鉴大会评选的“国饼经典”。
生产叉烧皇五仁月饼,需经过传统的10道工序、精细的18种制作工艺以及38种原材料的严格选拔。在这10道工序中,无论是陈皮的加工,还是麦芽、冬蓉、叉烧肉的制作,郭师傅均采用新鲜纯正的优质原料。
“郭师傅如此受大家欢迎,主要是因为原材料的货真价实,我们在源头上严格把关,例如与农户合作种植冬瓜,与养殖户合作养山区走地猪。”郭汉光说,郭师傅在月饼制作过程中,还是纯手工包饼皮、揉馅,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温度。
新一代传承人发力电商销售
“月光饼今年价格多少?10件以上有优惠吗?”位于博罗县泰美镇工农路的南源楼饼家门店,不时有顾客上门咨询和购买月饼。
收银台处,老板娘端坐在电脑前,不时敲打键盘回复消息,不时拨打电话,与线上顾客沟通确认订单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安排店员装箱发货。
这位老板娘正是南源楼第四代传承人蔡伟强的妻子,2015年跟随丈夫从东莞回来一道经营祖辈家业。他们紧跟线上消费潮流,将销售主战场从传统门店逐渐转移到网络平台,通过开设小程序商城、进驻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展销路。
借助各大电商平台,南源楼的月饼“走”得更远了,今年线上销售占比约80%,远销天津、上海、内蒙古、重庆等地,省外销售占比也高达30%。
“最开始,放弃月入过万的工作回乡接班,父母都是很反对的,我们慢慢做出了成绩,才得到他们的认可。”迈入不惑之年的蔡伟强向记者介绍,经过8年沉淀,夫妻俩不仅守住了80多年的老字号,并且在销售额和利润额方面实现了3倍增长。
“其他月饼都可以送人,唯有南源楼,我要留下来慢慢品尝。”老客户在朋友圈的这段文字,令蔡伟强记忆犹新且感慨万千,更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
观音阁德源楼和郭师傅同样迎来了新一代90后传承人。“客家人的非遗月饼,现在拍下24小时发货!”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郭师傅月饼工业园,设置了4个直播间,主播们通过电商平台不停为郭师傅月饼带货。
这是郭师傅第五代传承人郭宇航发力电商销售的策略之一。早在2008年,郭师傅便已开始拓展网络销售渠道,连续进驻淘宝、京东、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推动月饼线上销量逐年增长。去年,郭师傅五仁类月饼在网络平台总销售额达6000万元,取得全国月饼品牌销量第二的成绩。
“十年前,买郭师傅月饼,只能去鹅岭南路的门店,还要掐着工厂的送货点去抢。”市民于女士一家都是郭师傅的忠实粉丝,每年除了买叉烧皇月饼送礼外,还要留两盒自己吃。现在,她就不用专门跑那么远去门店买,直接在线上平台下单,第二天就可以送货到家。
1995年出生的李晓聪,是德源楼月饼(糖果)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超宏的小儿子,自幼对月饼制作颇感兴趣,大学念的也是食品安全专业,毕业后便跟随父亲一起传承祖业,成为第五代传承人。
除了学习月饼(糖果)制作技艺和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外,李晓聪尤其注重“德源楼”的品牌打造,推动百年老字号全面焕发新活力——“德源楼”申报成为惠州市级非遗项目,与惠州糯米酒、博罗凉果共同打造惠州首款非遗手信。
不断引进机器设备提高产能
看到德源楼后继有人,李超宏紧跟时代步伐,开启企业升级改造——另辟新址建设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落成后不断添置机器生产设备,顺利通过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在德源楼的月饼车间,从和面机、分皮机、包馅机,再到月饼自动成型机和烘焙炉等设备,李超宏累计投入约100万元。自农历七月十四进入月饼生产高峰期后,10多台设备在车间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虽然做月饼的方式随着时代变了,但我们在原材料上严格把关,保证月饼口感不变。”李超宏说,今年,德源楼糕点非遗技艺探索之旅入选广东省工业旅游项目。
在机器代人和企业升级改造方面,郭师傅更为大刀阔斧——从惠东吉隆搬迁至惠城水口,从仅有几名员工的作坊式饼店,升级为现代化的月饼工业园,拥有8万平方米月饼生产基地和8家自营连锁门店,员工近千人。生产车间设置了16条生产线,月饼日产能最高可达40万个。
“从投料到出厂,生产一批月饼大约只需两个小时。”郭汉光介绍,近年来,郭师傅投入大量资金升级机器设备,建造了一条全自动的月饼生产线,其中隧道炉设备可支撑月饼季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百万级包装运输线、十万级净化车间符合国家SC标准,保证生产过程高效且安全。
为全面提高产能、扩大经营,郭师傅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项目占地超3万平方米,预计两年后正式投产,届时郭师傅月饼的最高日产能有望突破100万个。
郭汉光的愿景是,郭师傅成为一家综合性的食品企业,未来将投资建设一家客家文化博物馆,重点呈现中华古老的糕点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客家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糜朝霞 王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