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7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3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700亿元以上产值目标。
到2030年,全省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20个肉牛振兴示范县,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真金白银支持“皖牛”养殖、加工
《意见》从秸秆饲料生产供应、肉牛良种繁育、肉牛规模养殖、肉牛屠宰加工等方面给予奖补扶持。
在秸秆饲料供应方面,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秸秆饲料化应用,对建设永久性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提升秸秆收贮和加工机械化水平。
在肉牛良种繁育方面,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保种场建设,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支持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培育特色产业优势。
在肉牛养殖方面,2024—2027年,对上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新增饲养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母牛繁育,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在肉牛屠宰加工方面,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就地屠宰。支持牛肉汤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给予奖励。
发展绿色健康“皖牛”生态模式
肉牛的粪污处理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在《意见》中也提出相应解决举措。我省将加强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县级和区域粪污处理中心有效运转。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解决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难题。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同时,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依托兽医行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防疫服务队等主体,加快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
探索数字赋能做大做强“皖牛”品牌
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我省将利用电商打响“皖牛”品牌。
《意见》提出,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同时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皖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
同时,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此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利用秸秆资源,抓好养殖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 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肉牛强镇强村。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皖牛”发展壮大
除了“一揽子”的金融政策支持,《意见》还提出,壮大人才队伍,强化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组建现代肉牛产业学院。
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肉牛饲料饲草、良种繁育等环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开展肉牛精准化高效养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制(修)订。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团)+企业+基地+合作社”等服务模式,积极引进肉牛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卫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