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吕建军 李帅 董子瑜 谢育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利用信息化与非信息化等技术手段,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针对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于2023年1月1日施行,要求相关部门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制度,对列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的食用农产品实施追溯管理。
为帮助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我们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多次问卷和访谈调研。调研对象涉及2400多人,其中问卷调研对象包括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的消费者、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简称监管者)、流通经营者(简称流通经营者)和生产者,访谈对象有行业专家、学者,覆盖了社会各方面。有关调研分析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内外农产品追溯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建立我国农产品追溯目录,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情况:一是确属居民消费量较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品种。二是应属于质量安全风险相对较高的品种。三是实践中该品种的追溯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比较广泛。四是应当与国外发展经验对接并同时满足我国进出口监管需要,可以优先考虑国外已经实施追溯管理的品种。五是要实行“急用先行、分批实施、动态调整”的原则,推动社会优先关注的重点品种实施追溯管理。基于这些考虑,我们研究列出了目前国内居民消费量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的农产品种候选目录,共有五大类,74个品种,覆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三大行业产品分别占比为56.5%、13.5%、30%。
鉴于当前疫控形势,本次调研主要是以网络调研为主,电话采访为辅。网络调研主要是分享二维码、提供链接的形式。经统计,实际共收到有效问卷2383份。其中消费者997份,占41.8%;监管者1035份,占43.4%;流通经营者66份,占2.8%;生产者285份,占12.0%。访谈调研涉及专家、学者合计60人次以上。
二、主要成果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
从消费来看,可追溯农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已有较好的大众基础,73.6%消费者知道或者了解可追溯农产品,73.2%认为可追溯农产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51.7%愿意为可追溯农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45.4%明确自己消费过可追溯农产品,93.5%以上支持将部分农产品纳入追溯目录。从监管来看,90.3%监管者认为可追溯农产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96.6%支持将部分农产品列入追溯目录,农产品追溯得到监管工作人员的认同。从流通经营来看,91.3%流通经营者了解可追溯农产品,65.2%经营过可追溯农产品,78.3%认为可追溯农产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95%以上支持将部分农产品纳入追溯目录。从生产来看,98%生产者了解可追溯农产品,91.1%认为可追溯农产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100%支持将部分农产品纳入追溯目录;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90.2%生产者有生产可追溯农产品意愿;另外,22.6%生产者认为农产品生产过程可能会引起质量安全问题,这已经是一个不低的比例。
(二)各方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品种已有一定共识
从农产品分类来看四类调研对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1.消费者:肉类中,64.5%对猪肉表示担忧(其次鸡肉56%、牛肉44.8%和羊肉42.4%);蛋类中,38.5%对鸡蛋表示担忧;奶类中,36.7%担忧牛奶的质量安全;蔬菜品类中,33.5%担忧韭菜(其次黄瓜27.4%、豆芽24.1%、豇豆18.7%和芹菜17.4%);水果品类中,21.3%担忧樱桃/车厘子(苹果13.8%);水产品中,则更多担忧草鱼22.5%和鲤鱼21.7%等淡水鱼;另外,19.7%消费者担忧茶叶。2.监管者:肉类中,最担忧鸡肉39%和猪肉37.7%(其次牛肉22.5%、羊肉21.8%);蛋类中,40.5%担忧鸡蛋;奶类中,36.5%担忧牛奶;蔬菜品类中,60.6%担忧韭菜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其次是豇豆43.9%、芹菜39.2%和豆芽25%);水果品类中,监管者更担忧葡萄17.1%;水产品中,监管者更担忧鲤鱼14.4%(其次多宝鱼13.3%和草鱼12.3%);此外,12.5%担忧茶叶。3.流通经营者:猪肉、牛肉、鸡肉、鸡蛋、牛奶、韭菜、豇豆、鲢鱼和大豆油等农产品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4.生产者:肉类中,78.1%担忧猪肉质量安全(其次鸡肉72.1%、牛肉36.1%);蛋类中,最担忧鸡蛋20.5%;奶类中,40.4%担忧牛奶;蔬菜品类中,生产者最担忧豆芽45.8%、韭菜43.8%和豇豆31.6%;水果品类中,生产者最担忧草莓51.9%、葡萄24.4%。
从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的角度看,若分批次将农产品列入追溯目录,第一批次农产品可以给我们最大参考价值。从农产品分类来看,四类调研对象对列入第一批次农产品选择如下:1.消费者:肉类中,猪肉74%最高(其次牛肉61.5%、鸡肉59.2%和羊肉56%);蛋类中,鸡蛋61.7%最高;奶类中,牛奶24.6%最高;蔬菜品类中,韭菜31.6%最高(其次芹菜25.4%、豆芽22.9%、黄瓜19.5%和豇豆19.5%);水果品类中,苹果26.4%最高(其次西瓜22.9%、香蕉22.5%和葡萄22.1%);水产品中,草鱼30%最高,鲤鱼24.8%次之;而26.8%选择了茶叶。2.监管者:肉类中,猪肉63.8%最高(其次鸡肉51.5%、牛肉43.9%和羊肉41.1%);蛋类中,鸡蛋65.2%最高;奶类中,牛奶28.6%最高;蔬菜品类中,韭菜64%最高(其次豇豆52.5%和芹菜50%);水果品类中,葡萄26.1%最高(其次西瓜20.5%和苹果19.9%);水产品中,草鱼26.7%和鲤鱼26%被选择率较高;另外茶叶被选择率18.7%。3.流通经营者:选择了猪肉61%、鸡蛋35%、牛奶21%、韭菜39%和鲢鱼35%等农产品。4.生产者:选择了猪肉64.7%、鸡蛋45%、牛奶31.1%、韭菜17.7%、芹菜12.8%、豇豆12.8%、葡萄18.6%、草鱼15.7%和茶叶14.7%。
三、研究结论
绝大部分被调研者都非常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将农产品分批次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也得到了良好反馈,整体来看近95%的调研对象支持将部分农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调研结果显示:猪肉、鸡蛋、牛奶(生鲜乳)、韭菜、豇豆、芹菜、葡萄、苹果、淡水活鱼(如草鱼、鲤鱼等)和茶叶等农产品被选择率较高,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综合访谈调研和专家讨论意见,我们获取了充分建议。鉴于监管工作人员处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线,有丰富的相关经验,我们在优先考虑监管工作人员的调研情况的同时综合考虑消费者、流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调研情况,兼顾农产品的消费量、流通过程、追溯技术和国外的成熟经验,参照“急用先行、分批实施、动态调整”的原则,可以将猪肉、生鲜乳、“三棵菜(即韭菜、豇豆、芹菜)”等农产品纳入第一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当中,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猪肉
目前猪肉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较多,除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对猪肉食品安全和销售的影响,受利益驱动,无证屠宰、屠宰病死猪、给猪肉注水、不合规使用药物甚至是违禁药物等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
我国针对生猪质量追溯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也具备追溯的相关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和《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基本要求》等。追溯相关技术主要有标识编码技术、标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在我国均较为成熟。我国2021年修订并实施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生猪需按规定定点屠宰,定点屠宰过程中需要保留的相关信息,赋能生猪质量追溯的信息收集等环节,生猪追溯具备了技术基础和实施条件。因此,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涵盖生猪出生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各环节信息的追溯技术框架。
目前我国生猪追溯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运行效果综合评价分数不高,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流失、追溯信息连续性及追溯信息层次性等指标分数同样较低。由此可说明尽管我国生猪追溯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制度执行还有待加强。
国外针对生猪质量追溯,已有大量生猪追溯体系运行经验。欧盟国家的生猪追溯体系建设可为我国提供借鉴。法国猪肉追溯系统要求每只猪从养殖场到屠宰场都要进行系统化的标记,如耳标、文身和电子标识,有关生猪的信息在全过程中随着猪的转移而传递。丹麦的追溯系统,生猪在从农场转运到屠宰场之前,都要在每只猪的后臀上用5位数字进行编码,屠宰后每只猪的胴体都要盖印欧盟批准的授权号码。追溯过程中,科学的标记方法和严格的信息储存方式为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持。
(二)生鲜乳
进入生产加工环节前的生鲜乳是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质量安全曾经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法律明确规定,婴幼儿乳制品企业必须要建立乳制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从源头到零售做到有迹可循。目前,我国主要婴配奶粉加工企业己基本纳入追溯管理,有必要在原料源头对生鲜乳进行质量安全追溯。
200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11年印发了《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的通知,先后建设完善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上报系统、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在线上报和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化管理等。2016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对生鲜乳等农产品统一纳入追溯试点工作,202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指出国家追溯平台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以及风险较高的重点农产品,生鲜乳追溯工作得到更多支持。部分省市、大型乳企纷纷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信息化监控体系建设。例如,2010年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国内率先启动“信息田园奶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保障了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环节的信息可查、可视和可追溯;2011年伊利集团对全国2000多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安装了“GPS监控系统”,实现了生鲜乳运输过程的全程无缝监控和可视管理;河北省于2017年启用“河北省生鲜乳监管日报告平台”,实现对生鲜乳生产、购销数量和质量的动态监测和限时追溯;新疆畜牧厅设立了《新疆奶业监管溯源项目》,建立结合互联网的生鲜乳监管预警机制,确保监管机构能及时介入可能产生事故的生产环节。
从我国生鲜乳流通角度看,我国奶源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奶源分布的集中给相关部门对乳制品追溯平台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并且乳制品产品的种类比较集中,有了统一的追溯标准,方便了对乳制品生产全流程的管理。
此外,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相对健全的乳品乃至整个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在横向上更有广度,在纵向上更有深度,可为我国乳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三)“三棵菜”
“三棵菜”即韭菜、芹菜、豇豆,是居民“菜篮子”中的重要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近年来,这些产品频频发生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盲目用药,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三棵菜”在国内流通范围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关注度高,因此有必要对“三棵菜”开展质量安全追溯。
当前,“三棵菜”中,韭菜的追溯管理实践比较丰富。如山东省“滨州模式”、安丘市“双证”管理体系、平度市韭菜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等诸多试点成功案例。豇豆追溯体系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如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已全面推行豇豆带承诺达标合格证上市模式。芹菜追溯体系建设相对缓慢,大多数地区及生产商尚未建立成熟的芹菜追溯系统。
2020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将韭菜、豇豆等蔬菜纳入重点品种,要求各地政府调整风险评估重点,组织具有风险评估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专项风险评估,调整农产品生产全过程风险评估重点,找准主要危害因子和关键控制点,针对性提出全程管控技术指南。这为开展“三棵菜”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了质量检测与质量监管的基础条件。
2022年5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严格要求韭菜、豇豆、芹菜等11个重点食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无法提供可溯源凭证的禁止入场销售。这为“三棵菜”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提供了政策支持。
当前蔬菜追溯中主要运用技术有二维码、标签等,大规模运用“一捆一扎”“一扎一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不再分装的情况下,该技术能够满足对“三棵菜”开展全程信息化追溯管理的需要。
此外,国外亦有对蔬菜进行食品追溯的成熟体系。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2021年7月根据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第204条制定了食品追溯清单,此清单中的食品包含了多种蔬菜,要求对具体产品在各环节的不同追溯数据和元素进行记录。这为我们开展“三棵菜”追溯管理提供了借鉴。(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