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吉林水资源较为缺乏、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破解水资源短缺和粮食产能提升的矛盾,近年来,吉林省在西部地区积极推广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粮食产量、作物水分生产力和种植效益三提升,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缓解水资源紧缺,助力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是将滴灌带(管)掩埋在地表土壤3至5厘米处,并进行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能够将水肥缓慢、均匀、精量、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使根系活动区的土壤保持最佳含水量和营养状态。这一模式省去了地膜覆盖环节,节约了地膜使用成本,减少了地膜回收所产生白色污染问题,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也具有灌溉施肥均匀,节水效果好的特点。
乾安县大遐农场近几年一直采用浅埋滴灌技术,负责人刘启雷说:“今春乾安县出现旱情,但使用此技术后,玉米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出苗率达到100%。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在盐碱地实施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既解决了季节性干旱和玉米生长中后期脱肥对产量的影响,又降低了盐碱危害,耕层土壤培肥改良效果明显。2022年作物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与农民常规种植相比,增产30%左右,节省人工70%,亩均增收260元。”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村民刘向文,他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今年春旱比较严重,好在用了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才躲过一劫,出苗和生长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洮北区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项技术推广以来,广大农民得到了切实的好处,应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配合完善的灌溉系统+科学的灌溉施肥制度,能够将西部缺水短肥耕地‘差等生’变为粮食高产‘优等生’,为实现吉林省千亿斤粮食目标助力”。
随着节水项目的深入开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合作力度不断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增强,一些有条件的县(市)也不断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本土化、轻型化、实用化改进,研究适宜本地区的技术模式。据了解,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和四平的部分县(市)均有应用,全省应用面积达300万亩左右,水肥一体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崔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