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六盘山东麓的固原市泾源县,森林覆盖率达51.3%,繁茂苍绿的植被遍布山野,大自然的广袤与壮丽在这里绵延生长,与生俱来的地理优势,让养蜂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成为当地群众创收的甜蜜事业。
王丁向定地养殖中蜂顺利越冬春繁
吴金成采集今春新蜜
吴金成展示南方放蜂培育出的健壮蜂群
吴金成从南方放蜂归来
2016年,泾源县将养殖中华蜜蜂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5年的探索发展,全县培育稳固中蜂养殖户1056户,蜂群数量达到2.7万群,每群蜂能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目前,泾源县建起蜂蜜产品加工厂和蜂产品展示馆,产业链得以延长,“十四五”期间,蜂群数量将达到5万群。
随着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蓬勃发展,养殖方式,尤其是中蜂越冬方式上,在泾源县出现了“中华蜂自然属性更适宜定地养殖,不适宜转场养殖”和“转场到南方越冬放蜂,是解决中华蜂在泾源县越冬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对中蜂产业发展更有利”截然不同的争论。
力挺转场南方越冬
5月11日,六盘山镇刘沟村蜂农吴金成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放蜂归来,同时带回来420箱中蜂、500公斤蜂蜜。
“放蜂5个月,蜂群数量增加了近一倍,还采了些蜜。最重要的是避免了部分蜂群在泾源越冬冻死饿死的损失,节省了春季饲喂成本。一反一正多收入十几万元。”这是吴金成的算法。
2020年夏季,吴金成只身远赴攀枝花市考察了冬季放蜂地点。11月初,吴金成本来就得动身,但由于大雪封路以及转场经费不到位等原因,迟迟无法动身。那时,蜂食有点青黄不接,十几箱蜜蜂已经死绝了。
11月30日,吴金成带着200多箱中蜂转场至攀枝花市放蜂。“刚去的那两个月,主要是让蜜蜂采集油菜花蜜养活自己,壮大群势。后面这3个多月,就是分繁新蜂,采粉酿蜜。”
2021年1月,本报记者追踪到攀枝花市盐边县箐河边采访吴金成转场养蜂。白天,吴金成在漫山油菜花间查看蜜源,或忙于伺候蜜蜂,或走村串户传授中蜂养殖新法;夜晚,一个人孤独地守在偌大的蜂场,实在寂寞难熬,就自己与自己下一盘棋,或者直播卖蜂蜜……
看到吴金成带着中蜂在南方温暖过冬,采蜜繁殖,而自家的中蜂缩在蜂箱里受冻损失,大湾乡中蜂养殖大户白全红再也坐不住了。今年春节刚过,他就带了66箱蜂去西安、泾川一带放蜂。那里天气比泾源县暖和,花开得早,越冬老蜂勤劳采蜜养育新蜂,新老蜂交班衔接得好,分繁与采蜜顺利进行。目前,白全红带去的66箱已繁育到120箱了,还产出200多公斤蜂蜜。“今年转场越冬放蜂,要比去年冬季不转场待在家里能好一倍效益,养蜂想要好收成还得学老吴追着蜜源放蜂。”白全红俨然成了吴金成的铁杆“粉丝”。
不建议远距离转场放养
吴金成、白全红等泾源县中蜂养殖大户不仅越冬转场放蜂,在泾源县夏秋多雨之际,他们还会转场去邻近的海原县、盐池县等宁夏中部干旱带采集茴香、荞麦花蜜,一年下来,比待在泾源县定地养蜂户多一倍收入。
但他们转场放养是对中蜂传统养殖方式的一种颠覆。
中蜂养殖知名专家王彪不赞成中蜂长距离转场:“中蜂在泾源县越冬没有问题,只要按照养殖技术规程,在入冬前培育适龄越冬蜂,及时饲喂,新老蜂是能很好衔接上的。中蜂最好定点养殖,三四个小时内的小转场也可以,但不能长距离大转场。因为中蜂不采胶,建造的巢房比较脆,转场时长途颠簸不小心就可能折断,另外长途运输震动也会让工蜂离开蜂脾,蜂脾上的幼蜂没有了工蜂的保护,就会遭遇冻死或者饿死的危险。”
“泾源县大多数中蜂养殖户年龄偏大,出去不安全,生活不习惯。另外,转场花费大,有时还不如定地养殖,我个人建议转场养中蜂要量力而行。”泾源县中蜂产业发展服务机构负责人说。
眼下,正值雨水潮湿的夏季,一场雨落到六盘山镇东山坡村半山蜜园,草木沾满水珠。王丁向家的300多箱蜂箱一排排整齐摆列在蜜园,他和妻子正在为蜂箱铺盖塑料薄膜,保护蜜蜂不淋雨。
2016年,王丁向第一年养殖蜜蜂,但那年夏季雨水连绵了几个月,王丁向回忆道:“刚开始养蜜蜂,技术不成熟,几个月的连绵雨让蜜蜂不能外出采食。那年冬天,连饿带冻,新老蜂交接班不及时,一个冬天出来,300箱蜜蜂只活了16箱。”
愈挫愈勇,养蜂新手王丁向又进了50箱蜜蜂,连着存活的16箱蜜蜂,重新分繁扩群。
又经过3个冬春的摸索,他掌握了泾源县中蜂定地安全越冬的“法宝”。今年开春,王丁向的300多箱蜜蜂安全越冬迎来新生,仅16箱蜜蜂死亡。“定地养殖的中蜂越冬需要充足的食物,但每年秋季泾源县多雨,蜜蜂没有更多时间外出采蜜,不能培育更好的适龄越冬蜂,再加上巢内‘余粮’不足,蜜蜂不断死亡,蜂巢温度降低,一半蜜蜂会饿死冻死。另外,遇到暖冬气候,白天气温升高导致已经结团的越冬蜜蜂突然散团,外出飞行,空飞消耗大量饲料,降低越冬蜜蜂的体质,导致蜜蜂早衰死亡。所以,秋季培育健壮适龄越冬蜂、储备蜂巢足够食物、把握保温分寸,是中蜂安全越冬的关键。”
中蜂越冬关键是技术过关
泾源县中蜂越冬,无论是定地养殖,还是转场放蜂,关键还是养蜂技术要过关。
王丁向定地养蜂的经验是,采蜜劳作的工蜂一般寿命是45天,每年9月份培育的越冬适龄蜂,由于不参加采蜜、哺育幼蜂等繁重劳动,寿命可达75天,甚至更长。所以,培育适龄越冬蜂质量越好、数量越多,寿命就越长,新老蜂交接就越成功,越容易安全越冬。
“但我还是觉得吴金成冬季转场南方放蜂好,不仅不用为培育越冬蜂、保暖通风、饲喂等过多操心,一年还能多采两次蜜。就拿这几天来说,同样的蜜源,老吴在南方放蜂早把蜜蜂势壮起来了,蜜蜂采的蜜快把蜂巢灌满了,我家的蜜蜂还在做巢。”王丁向今年冬季想跟着吴金成去南方放蜂。
“养蜂要跟蜜源走,四百箱蜜蜂如果不转场,开春能损失一半。”吴金成已连续三年在南方越冬放蜂。
为了解决中蜂转场途中损失,在转场前一两个月,吴金成就提前去寻找场地,“如果不踩好点就带着蜜蜂奔波,遇上烈日炎炎,蜜蜂就会闷死在箱内,除过场地的选择,掌握各地花期,规划蜜蜂旅途路线也是关键。”转场时,吴金成还要固定好巢框,防止因路途颠簸而发生巢框移位压死蜜蜂。同时,旅途中要避免巢脾折断、闷蜂、中蜂飞散。
至于养殖户年龄大、蜂群少等不适宜转场问题,吴金成也有解决的办法:“养50到100箱蜜蜂的农户,几家可联手转场。我就托管着我们村23户建档立卡脱贫户230箱蜜蜂,每箱每年分红150元。”
今年3月,大湾乡苏堡村中蜂养殖户白学清、柳如松、篙志荣等6家养蜂大户,带着苏堡村500多箱中蜂,奔赴陕西省汉中市油菜花转场放蜂。目前,已分繁到1000多箱。“中蜂养殖定点在一个蜜源行不通,冬季蜜蜂死一半,春季再分繁,冬季又死,年年原地踏步,不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就提高不了。转场放蜂酿的蜜即使卖不完,在年景不好时还能有蜜喂蜜蜂。冬季在南方把蜂势壮起来,回到泾源县才能采更多的优质百花蜜,才能有更好的收入。”白学清转场放蜂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