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儋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关心跟进,这池牛蛙可能活不到今天!”近日,海南福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哇公司)负责人王劲站在牛蛙池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别看如今这池牛蛙活蹦乱跳、健壮肥美,就在半年前,它们曾遭遇“生死大考验”。
去年11月,原本经营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王劲转型养殖牛蛙,在儋州市那大镇槟榔村盘活撂荒地139亩,用于打造稻蛙轮作综合种养产业,每年1月至8月养蛙,9月至12月种植水稻。
今年3月16日,正值满池小蝌蚪进化为小牛蛙之时,那大镇相关负责人率队到基地检查工作。此时,镇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牛蛙产业占用农田,不符合基本农田保护原则和生态原则,为此下达了“断水断电、停产停业”的指令。
“当时我感到手足无措,一旦断水断电,这满池子的蛙可就全军覆没了。”王劲介绍,项目一旦停产,会给公司带来近千万元的亏损。同时他也感到不解:槟榔村委会已开会通过该项目投产,也征求过镇领导的意见,时隔几个月,怎么又不许再养了?
为了解决问题,心急如焚的王劲提着相关材料到儋州市纪委监委求助,向工作人员讲述了事情的始末。了解到王劲的诉求后,第二天下午,儋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立即到福哇公司养殖基地了解情况。
“纪委负责人过来后,在现场听取了我的情况介绍。”王劲说。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和诉求后,儋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提出,应该以企业发展为先,要先恢复生产,保障企业利益,不应随意武断地停水停电。不久,儋州市政府负责人也到基地回访,帮助福哇公司切实解决问题。于是,这池牛蛙保住了。
对王劲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但那大镇政府工作人员也感到委屈:“我们想要守住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底线,难道做错了吗?”
一池牛蛙的生死命运,背后折射出的是一道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选择题。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牛蛙养殖尾水污染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那大镇政府希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力争做好水资源安全及耕地保护工作。
然而在儋州市纪委监委看来,这道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单选,而是全选。生态要抓,经济也要抓,两者之间应该寻求平衡,不能因为还没出现的生态问题牺牲企业利益。这种“一刀切”式的执法方式会让企业寒心,不利于推动儋州营商环境优化,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截至8月,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帮扶支持下,福哇公司养殖的牛蛙产量达到500万斤,总收入达4000多万元。“我们采用1:1的生态过滤系统,尾水全部资源化,环保工作是完全可以过关的。”王劲说,基地采取的无抗生素养殖和稻蛙轮作方式,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在守好生态底线的同时,盘活撂荒地,发展集体经济,更好地助农增收。
福哇公司牛蛙的“死里逃生”是儋州市纪委监委一直以来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儋州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提升优化,在行政监督部门发现问题和儋州市委督效办督促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再监督,着力发现职能部门、镇(办事处)在工作推进不力背后的作风、纪律和责任问题,通过约谈提醒、问责追责等措施持续加压发力,为推动儋州洋浦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紧盯具体分工、具体项目,以推动解决涉企诉求为主要抓手,坚决打通影响制约营商环境堵点难点,为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儋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吴心怡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