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式养鱼相比以前传统方式效率更高,水质好鱼就是长得壮。”近日,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长超村的无抗稻基桶式养鱼示范基地内,养殖户杨建清正在自家刚承包的6个无抗稻基鱼桶上查看污水处理情况,看着桶内健康长大的加州鲈鱼,他不禁喜笑颜开。
“我们开创养鱼新模式——无抗稻基桶式养鱼,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没地养鱼’的养殖户加入该项目,帮助他们再就业,同时村里又能做到养殖尾水不外排。”该镇乡贤、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华东说。
据悉,该项目利用鱼粪是优质有机肥的优势,养殖尾水经分离器沉淀分离后,上层清水集中引流到稻田,作为水稻种植的高效有机肥,可有效节约水稻的施肥成本,真正实现稳粮增鱼,做到“鱼不减量、农不离塘、粮食增产、共富多赢”。
汇聚乡贤力量,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这是和孚镇乡贤以“渔”为媒,助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和孚镇“三服务”专班结合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整合镇区内农业经济个人和组织,成立和孚镇乡贤会。
通过自身力量转变养殖户观念,在和孚镇,吴华东并不是孤军奋战。养殖户坐在屋里,手机点点就能掌握整个鱼塘水质的变化,在家遥控增氧机开关;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上,供应链合作商的采购需求一目了然,还能通过“数字渔仓”平台对商品鱼进行检测、分拣……和孚镇不断迎来养鱼新模式。
而引领“潮流”的,是当地一名80后博士沈杰。6年时间里,作为乡贤代表的他依托团队搭建的物联网系统,为养殖户提供了256万次鱼塘自动增氧服务,及时避免了鱼苗的浮头死亡;拨打了153万次风险警报电话,让农户睡上安心觉。也因为这些成绩,沈杰身上多了不少头衔——南浔区众创空间新联会联盟副主席、南浔区新联会副会长、和孚镇新联会会长等等。
水清了,鱼肥了,生态养殖带来的效果,百姓看得见。“乡贤在乡村振兴领域大有可为。”和孚镇统战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年,往生态养殖方向发展的村民越来越多,渔业绿色发展正加速与生态养殖推广、品种结构调整、渔民增收等有机结合,蛋糕越做越大。 (陆志鹏 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