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汪合顺:回乡闯出“牛路子”

2023-11-29 09:23来源:安康新闻网编辑:黄威

孟冬时节,走进白河县城关镇中营村的博莱嘉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只看见草料堆满墙角,碎料机停放在场内,一头头健硕的黄牛悠闲地站在牛栏里,公司负责人汪合顺正跟工人一起边给牛喂料边查看每头牛的进食情况。

汪合顺出生于1987年,因家庭经济拮据,15岁的他就已经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2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北京、广州、浙江等城市。靠着一份干劲与坚韧,汪合顺达到年收入30万元,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大老板”。但常年在外漂泊和打拼的日子,让他更加牵挂自己的家乡。

泥泞的土路、老旧的房子,是十几年前家乡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多年来,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哪户盖起了新房,哪里发展了新的产业,都能触动他的神经。

近两年,国家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是时候回家乡做点事了!”怀抱一份赤子心,汪合顺热血沸腾。

说干就干,2021年9月,汪合顺回到中营村。从小就是放牛娃的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50万元,盖了300平方米的养殖厂房,从村民处收购黄牛20头,开启了自己的养牛生涯。同时,流转土地160亩,种植玉米、甘蔗等饲料。

“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这种本地黄牛大家也爱吃。”2021年年底,十余头肉牛出栏,还没等汪合顺联系销路,便被县城周边的各大工地抢售一空,好的前景也更加坚定了汪合顺扩大发展规模的信心。

去年,汪合顺筹集200万元,扩建厂房1200平方米、草料房1300平方米,肉牛存栏量也一下提升到了70头。买小牛、喂大牛,买瘦牛、育肥牛,买母牛、繁小牛。养殖基地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过上了“牛”日子。

卢大琴是中营村7组村民,现年54岁,本来靠着几亩薄田挣点收入,现如今在基地务工,主要负责喂牛、种地,一年也能收入两三万元。“这些活不重,关键不出村子就能贴补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用卢大琴的话来说,这个活计简直就是给村里年龄稍大、不能外出务工的人量身定做的。像卢大琴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10来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养牛场规模有限,不能容纳太多务工人员,如何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着实让汪合顺费了一番功夫。

为了让更多在家的乡亲们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常年在外跑业务的他想出了新招——认养黄牛。就是让乡亲们在基地认养黄牛,农户负责对认养的黄牛进行日常喂养以及饲料的供应。等到黄牛能出栏了,汪合顺还提供回收业务,确保农户没有销路的后顾之忧。扣掉黄牛的本钱,剩下的钱就是农户自己挣的。

汪维国就是这种寄养模式先行先试的第一批人。到年底,他认养的5头牛就能出栏了,粗略计算了一下,毛收入几万块。“多亏了汪合顺,现如今咱不用自己掏本钱,还能养牛赚收入,这买卖划算着呢。”不少通过认养方式增收的农户对汪合顺赞不绝口。据了解,基地采取“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带动肉牛产业发展,村里一共有13户农户认养了40头牛。

经过不断发展,汪合顺的养殖基地现存栏110头牛,其中繁殖母牛30余头、小牛60余头、待出栏20余头。不到3年时间,他就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牛能人。

建一处基地,富一方百姓。汪合顺说,这个养牛场是他奋斗的新起点,更是他情系桑梓的见证。“回报乡亲们的深情厚爱,就是我回乡创业的最大动力。”汪合顺相信,在乡村振兴大潮的涌动下,他和乡亲们并肩奋斗,一定能够闯好这条“牛路子”。 (聂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