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遇冷后,人造肉又回到了大众的视线。近日,国内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星期零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
2019年,人造肉之风在全球刮起。美国人造肉品牌别样肉客(Beyond Meat)作为“人造肉第一股”,于2019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别样肉客股价就上涨163%,并在3个月之内从开盘价每股46美元涨到了最高每股234美元,这也刺激了人造肉市场的蓬勃发展和资本的涌入。
这一“蝴蝶效应”传至中国市场之后,不仅有创业企业参与,还有一些老牌肉类生产企业也瞄准了人造肉市场。其中,双塔食品、金字火腿、双汇发展等老牌肉类生产企业接连入局,新希望也于2021年年底举办了植物肉项目开工仪式,正式进军人造肉市场。
全球人造肉行业融资持续火热
2022年1月11日,中国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星期零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领投。这是星期零自2019年成立以来拿到的第4轮融资,星期零也成为国内人造肉领域热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与星期零植物肉不同,细胞培养肉公司周子未来将专注点放在用动物干细胞体外培养来生产肌肉组织,即“不用养猪却可以生产出猪肉”。2021年10月,周子未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此外,2021年8月,植物肉品牌植物教授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3家人造肉企业的背后都出现了股权投资机构经纬创投的身影。据了解,早在2020年,经纬创投就领投了星期零的天使轮,又在A轮、A+轮和本轮持续加码,是星期零最早的机构投资人,也是最大的机构投资人之一。“替代蛋白是一个改变人类蛋白质供给和生产方式的跨越,我们看好替代蛋白的市场机遇。”经纬创投合伙人左凌烨对此表示。
除了中国市场之外,放眼全球,人造肉融资仍持续火热。2021年12月,以色列人造肉研发生产商未来肉科技(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3.47亿美元的B轮融资。此外,在北美洲和亚洲,还有诸多人造肉企业在2021年获得了融资。
二级市场和消费者青睐度较低
不过,在人造肉投资一级市场火热的背后,则是二级市场的遇冷和消费者的“不买账”。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人造肉企业,别样肉客在二级市场经历了短暂的风光之后,股价便从2019年7月最高点每股234美元下滑。2021年1月,其股价重回每股200美元,不过在盘中最高摸到每股221美元之后便一路下跌。截至2022年1月12日,别样肉客股价为每股69美元。有市场人士表示,在美国的零售店,素肉食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别样肉客产品毛利率正受到稀释,并对其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感到担忧。
中国市场上,此前艾媒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尝试人造肉,有36%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对人造肉并不了解。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消费者,其中3位表示尝试过人造肉,另外两位表示没有吃过。
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在星巴克刚推出植物肉产品的时候吃过一次,可能因为当时生产工艺或者是门店制作方式不成熟,“吃完会感觉很腻”。至于价格,记者查询星巴克App发现,目前在售的植物肉产品“星善食主义双拼卷”比真肉产品至少贵3块钱,也是门店价格最高的烘焙、三明治类食品。另一位消费者也表示,不管是市场上出售的生肉饼还是肯德基推出的植物肉炸鸡块,都比真肉略贵。
市场处于初期阶段 产品尚待完善
有业内人士认为,人造肉被推崇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可以有效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节约大量的土地、粮食作物、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有数据显示,假设全世界10%的动物肉由人造肉取代,将节约1.7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6亿立方米用水。人造肉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和少量膳食纤维等优势,可以避免过度的肉类摄入所引发的各类疾病,符合健康消费的饮食观念。
在这样的观念下,人造肉以及植物蛋白其他制品例如植物奶都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市场。川财证券的一份研报提出,中国人造肉市场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受益于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人口红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未来中国人造肉市场有望占到全球市场的一半。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人造肉的前景不错,但目前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人造肉的价格、口味都引起了较大争议,目前还处于培育市场的阶段。
此外,目前人造肉在国内市场渗透率还不高,品种较为单一。记者查询到,目前肯德基只上线了一款人造肉鸡块“植世代”鸡块,星巴克也只有一款人造肉产品“星善食主义双拼卷”。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人造肉香肠与人造肉月饼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植物蛋白肉食品需立足于独特的饮食文化,开发多元化植物蛋白肉食品,逐步发展到各类中式菜肴领域,例如火锅类、粤菜类等,中式菜肴的丰富度让人造肉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行业前景值得期待。(解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