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稳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品种布局,全力推动小杂粮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小杂粮渐成“大气候”。
“我今年种植的12亩谷子,每斤按2元的价钱卖了,算下来纯利润有15000元左右。以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这几年种谷子让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家住西屯镇东湾村的群众周福利自豪地说。
在东湾村,像周福利一样通过种植杂粮改变生活状况的村民不在少数。以种植谷子为主的小杂粮产业已成为当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的“金色”产业。
灵台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资源多样,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盛产荞麦、糜子、谷子、大豆等杂粮,一直以来都是小杂粮传统产区和优势产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向往,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大米和普通面粉等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多吃五谷杂粮成为人们健康饮食的追求,绿色、有机杂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张林军是灵台县中台镇的高粱种植大户,今年种植的高粱早早地就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张林军种植杂粮的动力更足了,明年他打算种20亩到30亩。
在电商大厦里,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稔油、黄豆、小米等各类有机杂粮。随着“健康养生”观念深入人心,小杂粮早已从曾经的“糊口粮”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健康“新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很畅销。
近年来,灵台县按照“基地带动、大户示范、公司引领、群众参与”的思路,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科学布局,集中连片,形成小杂粮良种良法配套及农机农艺结合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7个、家庭农场56个、种植大户2000多户。
“我们按照‘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以复种补全年’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广泛引导群众在夏收后,种植荞麦、糜子、黄豆等农作物,全县复种杂粮作物面积达到了13.83万亩。通过土地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壤资源的利用率,还增加了一茬种植效益,实现了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赢’。”灵台县农技中心技师王倩说。(赵琼 徐娜 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