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周梦琪)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其中绍兴的绍兴麻鸭、绍兴兰花、上虞野藤葡萄、大佛龙井、枫桥香榧、诸暨珍珠、嵊州桃形李、越乡龙井8款产品榜上有名。
近年来,绍兴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振兴战略,做优产业特色,助推农户增收致富,用“土特产”换来“金效益”。
融合发展 挖掘“土”价值
走进上虞区盖北镇丰棉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家特色小酒馆,迎面飘来阵阵咖啡香,刚刚从枝头摘下来的野藤葡萄,送到吧台后马上进行调制。酒馆负责人陈高静笑着招呼:“无时差的水果咖啡,现摘现做,快来尝尝。”这款“葡萄咖啡”这几天已经刷屏不少市民的朋友圈。
提起盖北,以往人们印象中只有成串挂在枝头的葡萄。如今,当地研发多种葡萄延伸特产,还以建设现代化特色农业为抓手,加大科技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快葡萄种植提质转型,从整体上优化了种植结构,有效改变了品种老化、品质退化、效益弱化问题,使野藤葡萄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一方水土育一地产业,产业发展须依托乡村现有资源,只有让乡村活起来,才能让乡村兴起来。”盖北镇党委书记吕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他们还突出“葡萄采摘游”的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导向,有针对性地发展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体验、民宿美食、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了一条政府、农民积极互动,农业、旅游有机结合,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葡萄发展新路子,带动当地果农增收共富。
诸暨现有香榧栽培面积13.8万亩,其中盛产林7万亩,百年以上香榧古树4.2万株,年均香榧干果产量3000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还开发出“香榧精油”“香榧油”等多个香榧系列衍生产品。
品牌打造 扩大“特”优势
近年来,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有知名度、品牌价值较高的公用品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招牌越擦越亮,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变。经过多年培育,有的已形成较高品牌价值,如新昌“大佛龙井”,已连续十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刚刚过了夏至,嵊州山区的“越乡龙井”飘香各地。作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生产基地,嵊州每年的龙井茶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嵊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嵊州有20万人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茶叶产值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8%,山区农民收入的50%~60%来自茶叶产业。“越乡龙井”这块招牌值得进一步擦亮。接下来,他们将通过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培育、龙头带动、市场拓展、文化传承五大工程,进一步提升“越乡龙井”品牌影响力。
扩大特产优势,首先就要讲好品牌故事。作为“中国花木之乡”,柯桥区漓渚镇始终致力促进兰花产业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这些年,漓渚镇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兰花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拉长兰花产业链,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兰花产业年均销售额达2亿元。
“我们引进专业团队进行整村运营,实现乡村与市场的结合,将村落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告诉记者,此次“绍兴兰花”上榜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是一个新起点,接下来,他们将扩大品牌优势,讲好“兰花”故事,不断拓宽农文旅融合路径,推动“小兰花”形成“大产业”。
拓宽渠道 增加“产”效能
“最近都进不到珍珠。”近段时间以来,在位于诸暨市山下湖镇的华东国际珠宝城内,不少线上做直播的珠商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珍珠销售异常火爆,各路卖家都在排队等货源。
“拓宽土特产销售渠道,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用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稳住经济基础,村民才能快步走上共富大道。”山下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近年来直播电商的带动,数字化为诸暨珍珠插上飞向全球的翅膀。2023年年初以来,诸暨珍珠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250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的60%,真正实现了“生于乡间小湖,远销五洲四海”。
“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果果”。嵊州市越来越多带有本土优势的农产品走出当地,为地方发展带来新机遇。“嵊州桃形李”此次也榜上有名。2023年6月,金庭镇成立了嵊州市丘上万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由3家家庭农场投资创立的公司,将联合3家农民合作社,积极挖掘“土”价值,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嵊州桃形李”质量更优、价格更好、品牌更响。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大做强土特产产业,并不是单纯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只有向产业融合要效益,打造全产业链条,培育土特产龙头企业,挖掘乡村文化生态新价值,加快打造产销贯通、农文旅一体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才能让“土特产”打响“金招牌”、换来“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