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以整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积极打造“立体化创建、协同化监管、规范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一体化共治”农安建设模式,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上,拉高线,提品质,聚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紧扣数字化改革主线,不断推动“台九鲜+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发展,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模式。
高位推动,开展立体化创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统领创建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市县同步同频推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5方面16项重点任务,落实责任、定期会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集中资源、加快推进。二是严格考核督导。健全完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体系,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市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各划出5%比例,用于源头治理、过程监管、上市把关等农安创建重点内容。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清单销号和闭环管理。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市、县两级均将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设立创建专项经费。全市每年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超4000万元,所有县(市、区)年均安排经费400万元以上。
健全体系,实行协同化监管
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强化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打造农批、农贸市场检测室159家;所有127个涉农乡镇全部配备快检室,胶体金速测设备100%配置到位,落实监管检测人员292名。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培训”等方式,每年组织全市农安监管员、网格员专业培训40小时以上。二是健全追溯体系。打造集生产监控、质量追溯、预警分析、巡查记录全链条管控为一体的“农安台州”系列掌上应用,一体贯通省追溯监管系统、“浙农优品”等应用,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推进农产品全信息、全链条追溯。全市8个农批市场均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查验制度,推动小农户积极开证。三是健全执法体系。明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职责范畴,实施农业执法“规范提升三年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案件入选“全国农业执法典型案例”“昆仑2020专项行动典型案例”等。台州市本级、临海、温岭被评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过程管控,实施规范化生产
一是聚焦源头治理。以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产地环境污染治理修复,建成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5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6个、实施统防统治252.16万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97.2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二是聚焦投入品管理。建立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并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流程处置,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处置长效机制。三是聚焦重点攻坚。围绕豇豆、禽蛋等重点品种,推出精准治理清单16套,深入开展“护芯”“牧业系列”等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目前全市豇豆全部纳入重点监管名录,“豇豆生产十要十不要”宣传广泛推广,“两张清单”张贴实现全覆盖。
产业提升,推动品牌化发展
一是打造公用品牌。聚焦“全域性、全品类、全产业链”打造“台九鲜”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主体109家,注册商标23项,制定标准7项,县级层面推出“椒子农心”“温岭农耕”“神仙大农”“鲜甜三门”等公用品牌,全市形成“市级品牌综合领衔、县级品牌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二是推动标准升级。全市25个主导农产品品类均制定“一品一标一图”(一个产品一套标准一张模式图),标准入户率实现100%。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通过技术推广、示范创建,引领标准化生产。建设“一品一策”项目13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近60%。三是扶持“三品一标”。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对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组织,给予奖励,目前全市共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质农产品623个,走在全省前列。
全域发力,实现一体化共治
一是营造宣传氛围。以当地主流媒体为主阵地,加强与国家专刊合作,推动农安宣传形成积极效应,每年在台州广电《阳光热线》栏目专题组织访谈;在《台州日报》开设“同创农安台州 护航舌尖安全”专栏报道,发布18期报道;在中国食品安全报(网)、中国畜牧兽医报等媒体进行集中宣传超20篇。二是建设信用体系。以诚信示范创建为抓手,全面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全市重点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示范基地130家,椒江、黄岩、温岭、玉环4地创新开展“守信种养殖主体安全责任保险”,累计赔偿金额超1000万元。三是强化社会共治。构建政府部门、生产主体、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共治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农合联作用,督促主体履行行约行规。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2021年至今,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