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杨东霞)农产品追溯体系,是要求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运输企业记录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环节中涉及到农产品及食品的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规定食品企业必须能够识别其产品的来源。在农产品追溯体系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企业或者政府机构能够在供应链中的任何一点向前和向后跟踪、识别包括原料、添加剂以及其他成分,甚至是包装等所有食品投入的来源。农产品追溯体系有助于食品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快速有效地实施纠正措施(例如产品召回),便于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受污染的产品流转到消费者手中。
澳大利亚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与生物安全入侵相关的风险、降低与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风险、满足贸易伙伴的市场准入要求。可追溯性也被用来向第三方保证其他产品属性,如真实性或可持续性。
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为根除牛布鲁氏菌病(bovine brucellosis),采取了在牛的尾部包裹上标签的形式以进行牲畜区分。1992年,澳全国启用了”耳标“,以识别不含生长激素的牛,进而将其出售给欧盟。至此,农产品追溯体系被确立下来。目前,澳大利亚已形成以《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为基础框架的农产品追溯法律较为完善的制度,并且确定了海产品、乳制品、禽肉、鸡蛋、种子芽和原料奶等其他初级产品的可追溯性具体要求。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规定了初级生产和加工、食品加工阶段的追溯制度,一般要求涉及食品的接收、储存、加工、展示、包装、分配处置和召回,其他要求涉及食品处理人员及其主管的技能和知识、食品处理人员的健康和卫生,以及场所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
关于食品追溯制度的程序,《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从标识、记录、跟踪期限三方面进行规定。关于食品标识,食品企业必须提供供应商、制造商或包装商在澳大利亚的名称和营业地址,如果食品进口到澳大利亚,则必须提供进口商在澳大利亚的名称和营业地址,以满足获授权人员的合理要求,并且从事食物批发、供应、制造或进口的食物业,必须建立制度,确保回收不安全食物;关于记录程序,食品生产企业应设有记录程序,显示特定食品从供应商经加工到消费者的路径,并建议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食品行业召回协议”记录:所有批次食品的完整和最新的历史;允许确定所有原材料和散装食品的使用和处置;提供终端食品已销售或分销给的客户的足够详细信息;关于记录期限,食品业必须根据其食品安全计划,记录所保存的资料种类、数量及保存记录的年期。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限可以由联邦、州或地区的执法机构规定。如果执法机构没有规定最低持续时间,所有记录至少需要保存到食品安全计划经过外部审计。
关于初级生产和加工企业的追溯制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按部门为初级生产和加工企业制定具体可追溯性监管措施。初级农产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未经过加工的产品。
关于海产品的追溯制度,海产品企业需要记录:供应商或客户的名称和地址以及食品的描述;接收及供应的海产数量或数量;批次或批号以及交易或交付日期。
关于乳制品的追溯制度,乳制品初级生产企业需要对乳制品的投入使用;待挤奶的动物和牛奶进行跟踪记录。
2004年提出国家可追溯性绩效标准( National Traceability Performance Standards,NTPS)。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的食品可追溯性工作小组对农产品追溯制度实施情况作了评估,并提出要制定执行制度和透明的绩效评估制度。2019年,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的食品可追溯性工作小组发布了“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框架”,指导澳大利亚农业工业、食品生产商、政府和相关企业加强追溯系统。2022年1月,澳大利亚政府的农业、水和环境部门发布加强追溯制度的概要文件,该文件在2019年国家追溯制度框架基础上强调了国家层面的主导性。文件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已投资6840万澳元用于加强追溯制度,主要包括:建立一个国家农产品追溯联盟(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ceability Alliance),作为行业和所有澳大利亚各州政府之间的联盟;建立国家农业可追溯性中心(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ceability Hub),与行业、州、地区合作代表推动建立农产品追溯路线图(Agricultural Traceability Roadmap),包括具体行业的计划,以促进数据标准化,减少合规和行政负担;资助监管科技(RegTech)的开发与研究,拟通过调整数字立法与现有的出口认证系统,减少合规和行政负担;农业资质计划(Agricultural Credentials Initiatives),用以帮助行业企业进入最佳市场和获得优异价格, 从而帮助农民和生产者能够通过最大限度地更新凭证来获得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协调追溯制度框架和利用监管科技(RegTech),降低企业成本;在10年内将生物安全疫情爆发的影响减少78-89%(例如,如果发生口蹄疫爆发,在10年内可以节省150-170亿美元)。
澳大利亚牲畜追溯制度主要依托于“国家牲畜信息系统”(National Livestock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NLIS”)。1999年,维多利亚州首次适用NLIS(National Livestock Information System,国家牲畜信息系统)电子耳标来验证牲畜和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至1999年6月,NLIS成为追踪出口至欧盟的牛肉质量的国家性手段。现在,这一追溯系统的适用从牛类逐步扩展至绵羊和山羊、猪肉、羊驼和美洲驼等。
澳大利亚从标识、记录和跟踪系统三方面建立牲畜追溯体系。澳大利亚在每头牲畜上适用“国家牲畜信息系统”(NLIS)电子耳标进行标识,来验证牲畜和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RFID耳标必须放置在牲畜的右耳上,所有读取器必须位于牛滑槽、称重设备等的右侧;并且耳标具有严格的规格,目前,错误读取和未读取耳标的发生率不到1%。“国家牲畜信息系统”(NLIS)会永久性的、终身的记录从出生到屠宰的信息,确保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产品完整性。“国家牲畜信息系统”(NLIS)分为应国家级和州级两种类型的数据库,确保财产识别代码(Property Identification Codes,PICs)的准确性,并且记录牲畜的流动情况,每个数据库每天自动更新数次。每个州均有当地的数据库用来存储场所的ID数据,而且每天从MLA监管的国家数据库下载的牲畜移动数据(movement data)。该数据库中存储的移动数据根据国家NLIS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更新,并提供给包括农业投入和育种者、加工商,到政府机构、行业机构和个人商业企业等,从而使每个州都有能力对疾病暴发或食品安全相关事件作出快速应对。
由于各州在商业或经济目的的NLIS管理和应用中的积极程度不同,因此各州之间NLIS程序的执行方式存在差异。澳大利亚国家牲畜信息系统的顺利推进建立在有力的强制执行和监管的基础上。该系统拥有二层级监管制度,分别是国家监管和地区(各州)监管。
NLIS数据库的监管和国家运营起初由MLA监督。2014年,NLIS数据库的监管和运营转移到澳大利亚动物卫生中心。这显示出国家层面的NLIS主要目的在于疾病暴发时相关机构能够及时作出应急反应。NLIS的国家级监管措施主要包括:明确访问存储在国家NLIS系统上的数据权力主体和访问目的;执行2004年国家可追溯性落实标准( National Traceability Performance Standards,NTPS);制定NLIS系统的技术准入规范;明确允许使用NLIS系统的硬件范围;规定数据从农场传输到加工商的过程中,硬件的使用要求;确定国家NLIS数据库的日常监管事宜,包括呼叫中心(the call centre);明确牛在强制扣留期内时谁可以改变财产识别代码PIC的状态;规定为维护国家NLIS数据库的运行而向行业企业收取的税额;以及确保NLIS系统随时能够实施紧急疾病的应急措施,并承担相应责任等。州级监管制度大体包括:规定如何订购和分发耳标;登记和绘制财产位置地图;发行PIC;维护PIC数据库的准确性;确保生产商、仓库、加工商等在牲畜移动发生后7天内将信息上传到国家NLIS数据库;允许个人和企业删除和停止使用RFID标签等。
2019年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区块链试点,凸显了国有区块链发挥监管职能的可能性。实际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在澳发起区块链项目,通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供应链追踪金枪鱼。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在加快修订中,其中,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设立非常必要,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追溯制度分析,对今后我国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追溯制度有几点思考。
有必要建立国家层面的“农产品追溯制度框架”。从宏观方面要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框架”,并强调其主导性,明确追溯制度的目标和是否达成目标的评估方法,并制定行业行动计划(industry action plan)以实施该框架。
建立绩效评估制度。要提高农产品可追溯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执行制度和透明的绩效评估制度,突出食品安全水平提升的绩效评估指标。
注重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农产品追溯机制中的适用。区块链和全基因组序列(whole genome sequencing,简写为WGS)具有互补优势,将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问责性与加强病原体识别和原产地定位结合起来,有利于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对食源性疾病。(作者单位为农业农村部干部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