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活动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会日前在城市副中心举办,南瓜、西葫芦、韭菜、番茄等16类共计2000余个蔬菜新品种、新组合集体亮相。
新品种解决“卡脖子”老问题
展示现场设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通州展示基地,50亩示范田中,新品种蔬菜们有的种在连栋温室内,有的露天种植,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北方保护地等设施栽培比例不断提高,对品种的耐热性有了更高要求,在当天的展示中,就包括耐热、耐抽薹、特色的不结球白菜品种共80个,其中包括自己育成品种67个,引进品种13个。“国夏3号就是为设施栽培量身定制的。”蔬菜所专家赵岫云介绍道,这个品种比对照品种生长势旺,耐高温、抗病,非常适合华北等地区夏季大棚栽培,在北京大兴、山东曹县等地区进行保护地栽培,表现优异,当地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还推广至北京、河北、山东、上海、福建等省市。
京研丛生1号是最新育成的丛生菜,长势旺,比同期播种的不结球白菜产量高三分之一,抗病、耐寒、耐热,其营养元素中以硫代化合物含量偏高,具有独特风味。“丛生资源少,性状狭窄,转育后导致结实差、纯度低等问题,我们进行多材料杂交聚合,将其改良,解决了种子纯度问题,降低了繁种成本。”赵岫云说。
萝卜是北京市民餐桌上的常见菜。此次活动共展示了春白萝卜、心里美、水果萝卜等优质良种品种共58个。蔬菜所专家张丽介绍,目前我国萝卜播种面积约1600万亩,品种类型丰富多样,近几年我国的整体育种水平提升,良种国产化率80%以上。
春白萝卜主要是早春、春季和越夏栽培中具有晚抽薹、商品性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一直是我国“卡脖子”问题严重的品种类型,多年来被日韩公司垄断,近年来我们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晚抽薹分子标记(专利),结合常规育种,创造了一批商品性优良、耐抽薹性较好的优异种质资源。“比如京研雪玉182,就是针对这一茬口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耐抽薹、商品性高,根形顺直,皮色亮白,延期收获不糠心,适合华北地区春季和高原越夏栽培,在北京大兴、山东莱西等地区春季栽培,河北张家口越夏栽培,表现优异,当地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在同类型品种市场占有率超10%。”
据了解,本届展示会旨在宣传推介北京市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新组合,其中包括白菜、油菜、番茄等共计16类、2000余个,重点展示10000平方米叶类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6800平方米高效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同时开设田间课堂,组织田间技术培训,讲解田间种植技术,打造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
新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走进连栋温室展示区,在封闭式无机基质栽培和番茄高糖栽培种植技术的双加持下,又大又红的番茄新鲜诱人,口口爆浆。“通过优质抗病品种选育、智能温室环境控制、水肥智能循环体系等,我们实现了番茄的高效生产。同时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系统实现了营养液的循环利用,营养液不对外排放,也不会对地下水以及环境产生污染,大大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季延海说,目前他们种植的番茄不仅糖度较普通番茄提高60%以上,还大大提升了商品果率,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兼顾。
与番茄展示区隔棚相望的是长势葱郁的韭菜。韭菜是我国的传统风味蔬菜,受到北京消费者的喜爱,在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示区内,又壮又绿的韭菜固定在栽培板上,板下就是专用配方营养液。“韭菜最主要的植保问题是‘一病一虫’,即灰霉病和韭蛆。韭菜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效果差、易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摆脱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是‘安心韭菜’发展必须要攻关的难题。”季延海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韭菜水培技术不使用农药,通过自主研发的将种子种在纸上的技术,让韭菜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实现了韭菜一次播种无需移栽,可连续生产4-6年。这种水培的方式阻断了韭蛆的生存空间,不用再进行防治,解决韭菜种植中因应对韭蛆等病虫害使用农药而引发的农药残留问题,实现韭菜的安全高效生产。“可以让老百姓吃上安心韭菜。”
据了解,连栋温室展示区主要是进行高效栽培展示,集结了市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系统、温室设施优化设计、节水节能高效生产、观光农业和景观设计等新技术。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种业之都”建设,在基础研发、品种创制以及示范推广等各个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科技支撑北京和全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建立了以种质创新为核心,以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为基础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在国际上率先构建西瓜、南瓜、白菜和花椰菜等作物的全基因组图谱与变异组图谱,挖掘60多个重要性状关键基因,突破西瓜、白菜等作物的高效基因编辑技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优质品种还出口至美国、日本、俄罗斯、越南等20多个国家。(田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