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15日,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承德)大会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亚军出席大会并作承德特色农业暨食品产业推介。
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亚军
王亚军表示,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承德“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承德南邻京津、北倚辽蒙,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辖3区7县1市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牧场管理区,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生态福地、资源宝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承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确立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谋划推进“生态强市、林业强市、特色农业强市”等现代化建设美好图景,大力培育“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环首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承德食品”好在绿色、优在生态,传承了“得天独厚、底蕴深厚”的优良基因。这里的“舌尖记忆”,承载着皇家文化。回望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壮丽诗篇。康乾盛世时期,在承德设立136个“皇家农庄”,康熙皇帝在避暑山庄“引稻出塞”,乾隆皇帝将“承德塞上伊逊”钦定为“尚饮”,印证了承德优质农产品的“历史传承”。
这里的“独特气候”,孕育着天然食材。承德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锌、钙”等有益元素,是北纬40度“黄金农业带”,有着“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肉牛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山楂之乡”等称号。
这里的“绿水青山”,饱含着自然滋养。承德“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洁净无污染,一泓清水送京津,被誉为“华北绿肺”“京津水塔”“首都后花园”,森林覆盖率60.03%,PM2.5年均浓度26微克,地表水优良率100%。
“承德食品”好在特色、优在品牌,造就了“面向京津、辐射全国”的产业集群。这次会前,我们集中展示了7大类70余种承德特色食品,既有色味俱佳的“土特产”,也有网红打卡的“时尚品”,是承德献给食品世界的健康味道,是百姓致富、乡村和美的产业支撑。
据王亚军介绍,承德着力于“建基地、育龙头”。加快提升5条特色产业示范带,全力推进“中国北方菌都建设、华北高端牧场打造、京北错季菜篮提升”等“八大工程”,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9个、“环首都蔬菜基地”14个,食用菌生产能力“北方第一”,“山楂、山杏”规模全国最大,每年供应京津绿色农产品350万吨以上。致力于“做产业、壮集群”。加强与首农集团、天津食品等“头部企业”合作,引进实施一批“高端饮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项目,推动中央厨房“预制菜”进京,培育壮大“露露、神栗、怡达”等龙头企业476家。
高度重视“树品牌、拓市场”。坚持“好山水育出好产品、好产品创出好品牌”,“承德山水”系列农产品在京津销售额达到190亿元以上。培育“板城、亚欧”等13个中国驰名商标,宽城板栗、黄旗小米等3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泉“越夏香菇”享有全国“定价权”。
“承德食品”好在安全、优在放心,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体系牢记“健康品质”初心,着力塑造吃生态食品、品多彩文化、享健康之道的核心价值。
坚持“标准兴农”,实施“全方位引领”。深入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全力争创“国家农高区”,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9项,绿色食品认证181项、有机产品认证143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达到112万亩。
坚持“质量强农”,开展“全过程监管”。严守“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全面构建“原料稳定可控、工艺匠心独运、产品质量保障”的监管体系,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坚持“信誉利农”,推行“全链条追溯”。与京津建立“双认证”农产品免检绿色通道,所有龙头企业全部纳入“河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15大类食品实现“全链条追溯”,“承德山水”品牌产品全部实现“二维码追溯”。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大美承德,心向往之”。希望大家多在承德走一走、看一看,用“脚步”丈量“塞外山水”,用“味蕾”探寻“承德滋味”,用“心灵”感悟“浓郁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