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湖北当阳玉泉街道金沙村红薯出口专业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移栽新苗。
“这是经过二次培育的红薯苗,一根苗最多能结12个红薯。3个月后,它们将破土而出。”当阳市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东红说。根据去年12月签约的外贸订单,今年,该合作社种植1500亩红薯。9月,这些红薯将漂洋过海,销往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
十年种植,红薯“出国”
金沙村紧邻沮河,水源充足,沙地种出来的红薯色泽艳丽、香甜软糯。“种了10多年红薯,从未想过鲜薯能达到出口标准。”王东红说。
2008年起,王东红开始种植红薯,尝试反季节销售。每年秋天,他将成熟红薯放在地窖里,来年三四月份市场缺货时,再拿出来销售,价格更高。但是,好景不长。广东、云南等地新品种红薯大量上市,王东红家的红薯卖不动了,只能随行就市,望天收。“价格低时,运费都不够,红薯只能烂在地里,一年到头白费劲。”王东红打起退堂鼓。
2020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牵线搭桥下,一批农业合作社与广东开展试点合作。有近十年红薯种植经历的聚鑫合作社入选。王东红与深圳市壹伍玖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设出口红薯标准化基地。
“外贸出口有260个细节标准,自己种的红薯行不行?”为让自己种植红薯达到出口标准,王东红将种植基地从山上搬到山下,流转连片平坦土地集中种植;利用当地特有的沙地土壤,堆起田埂,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滴管滴灌。标准化基地建成后,他还减少农药使用,红薯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
改良品种,产量翻番
“客商要求红薯单个重量在50克到600克之间,而且形状细长、无机械伤或虫眼。”王东红说,过去,红薯“直插”土壤中生长的根节少,缺少氧气和营养,单个红薯不符合出口标准。
总结多年经验,王东红创新种植方式,让红薯苗插秧时一律“躺平”,保证每个根节营养充分,有足够空间保障红薯生长,形状和口感更好。试种第一年,王东红就尝到甜头。红薯产量超过2500公斤/亩,优质商品率达96%,是普通红薯价格的2.5倍,亩均效益提高2000元。
在红薯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土地上多了一条条田埂,上面覆盖着黑色薄膜,每隔10厘米就有一条口子。工人扒开表面的一层土,放入红薯苗。不一会儿,一条20多米的黑色田垄上“躺满”绿油油的红薯苗。
王东红与广东省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购买精选优良脱毒品种。他还与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对新薯苗再培育、移栽,相关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去年,王东红注册品牌“苕憨憨”,将自己种的红薯取名为“金沙蜜薯”。今年,他开始申报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预计将在6月拿到证书。届时,“金沙蜜薯”将获得更多国家认可。(金凌云 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