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正受到各方追捧,厦门企业也不愿缺席。目前,预制菜行业尚属起步阶段,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在争取资本更多关注。越来越多的厦门企业抢滩布局预制菜产业,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态势。
悄悄占据龙头地位 厦企成“隐形冠军”
“安井的主要优势渠道在B端,多年来培育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经销商。”安井食品董秘梁晨说,目前部分经销商同时兼顾“安井”+“冻品先生”两个品牌,而预制菜与传统速冻食品的渠道有一定区隔,公司在火锅料、米面大单品打造和弯道超车上积累了多年的制造经验,在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把控食品安全等方面可以进行快速嫁接。
3月4日,安井食品首个预制菜肴生产基地落户湖北洪湖,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安井食品投资占比90%。该生产基地将依托当地完善的水产品产业链,着重发展水产品预制菜。安井食品董事长刘鸣鸣表示,这是安井食品集团首个专业预制菜肴生产基地,将大大提升安井在预制菜肴渠道的综合竞争能力。
安井食品早在2018年便把预制菜单独列入财务报表。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的收入达9.18亿元,占营收比为15%。新的定增方案中,公司表示新建菜肴制品的产能会达10.5万吨。
其实,不为人知的厦门预制菜生产企业还有很多。据前瞻研究院和山西证券发布的2020年预制菜企业市占率排名上看,前三名为厦门绿进(2.4%)、安井食品(1.9%)和味知香(1.8%)。其中,绿进和味知香属于专业预制菜企业。据华创证券测算,目前,作为中国预制菜主要龙头,厦门绿进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据了解,厦门绿进已经建立了“绿进”“松板”“绿烹”等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产品品类达数百种,为各酒店、宴会、团膳、餐饮等研发生产预制菜产品。
作为厦门本土30多年的老品牌,厦门味正去年推出了预制菜,从最开始的单一品类,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品类。据了解,厦门味正今年计划设置预制菜无人售卖机,专营预制菜中的汤类、煲类、蒸菜、净菜等。古龙食品也在去年布局预制菜,推出了多款单品及家宴礼盒。本土知名便利店见福今年春节也力推预制菜品的销售。此外,厦门乐口食品、厦门喜家益食品、元初食品、临家餐饮等也是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商。
建发集团和趣店等厦企也入局 跨界布局起预制菜产业
在厦门,预制菜产业的跨界入局者也来势汹汹。
如果预制菜是安井食品强项的话,瞄准预制菜基地建设的建发集团就有点跨界意味了。4月14日,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2年第一季度产业项目“云签约”仪式上,厦门建发集团旗下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与高要区政府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与肇庆市高要建投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建发(广东)预制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合资合同。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中,在园区运营、配套产业园原物料供应服务、冷链仓储物流及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农业RCEP三产合作基地”“乡村振兴农产品食品化工程聚集区”等建设。据称,由建发参与的这一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将成为大湾区预制菜“第一园”。
今年年初,趣店·家有仙预制菜的全职店员招聘信息出现在一家招聘网站上。很快一个名为“趣店预制菜”的小程序上线,开发公司就是厦门趣店科技有限公司,不过,目前可配送范围仅在深圳罗湖、福田、龙华、南山、龙岗和宝安六区,不包含厦门。趣店的预制菜门店为厦门家有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27日,是厦门万里目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于去年获得食品经营备案许可。
4月14日晚,趣店发布一则公告说,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一项新的战略业务计划:即食饭菜,或者叫趣店食品。原先专注于少儿教育的万里目项目正式被放弃。目前,由厦门万里目少儿成长教育公司开发的名为“趣店”小程序,已经设置其简介为“干净、新鲜、好吃”,显然也是准备全面进军预制菜业务。
甚至连扎根在视频IP孵化、电商直播业务的美未科技公司也悄悄地在自己的工商营业范围里加入了“预制菜”板块。这家公司曾打造了厦门两大百万美食博主IP——黑明和上青杰哥。
分析
预制菜市场规模
2026年将破万亿
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2021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嗅觉敏锐的资本也“宠”上了预制菜。2020年以来,产业资本向预制菜赛道投了几十个亿的真金白银,仅2021年的融资就多达48轮。
不过,讨论谁能成为行业龙头还为时尚早,目前来看,预制菜行业虽然火爆,但还在发展初期。
东莞证券研报指出,由于预制菜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预制菜生产商以同类型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竞争格局分散。在品牌影响力、冷链技术与食品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预制菜市场集中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信建投认为,预制菜产业链千亿市场引起各路人马参与竞争,各类参与者基于自身在产业链环节的不同位置,分别在原材料、渠道、产品、运营、品牌等方面具备相对优势。而要在长期竞争中成为行业龙头,对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管理层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