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装上“智慧大脑”,不仅能够提供当日销售榜单、食品安全检测、产品溯源等智能化服务,还能利用大数据探索外卖配送业务。在泉州,菜市场的改造升级一直在持续,升级“硬件”改善市场环境,优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也更放心。
对标智慧农贸3.0标准 菜市场探索线上配送业务
6月5日,位于丰泽区北峰街道山水秋鸣小区的兴泽农贸市场正式开业。日前,记者来到兴泽农贸市场。早晨8时的市场里,人头攒动,周边市民纷纷赶来购置生活所需。市场商品种类丰富,有肉类、海鲜、果蔬等多个功能分区,摊位分类明确有序,每位经营者统一佩戴围裙,现场环境整洁明亮。
作为丰泽区2024年重点打造的“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兴泽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032平方米,共有摊位和店铺65个,是丰泽区首个采用“政府引导+国企投资+市场化运营”合作模式的新型智慧农贸市场,有效盘活了街道社区资产。不同于以往的农贸市场,这里以智慧农贸2.0为基础,对标智慧农贸3.0标准建设,在保留传统农贸市场特色基础上,引进专业团队及先进的智慧管理设施设备,实现公共信息公示、食品安全检测、产品溯源等智能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探索进行线上配送业务,实现农贸市场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片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以及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据《泉州中心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泉州一个个农贸市场正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象和“智慧的大脑”为市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去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启动了首个数字农贸市场项目。湖滨花园东区数字农贸项目按泉州市农贸市场数字化建设规范(2.0版)装修运营。建设好的市场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农贸市场在管理、服务和监管过程的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现代化。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提升行动一直在全市农贸市场进行。在永春五里街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全力推进工程进度,争取在9月底实现竣工验收。作为“农改超”项目,这座农贸市场的总面积达7110平方米,含4层主体建筑、辅助设施及地下停车场,传统的农贸市场摇身为现代化智慧型农贸市场综合体,建设成全产业链、跨平台、多端口智慧菜市场。今后,附近的居民将享受到绿色生态、智慧型平价的新型农贸市场。市场内将配置大数据统计分析大屏幕,显示每天的菜价、商品的销售量、客流量,以及食品的抽检结果等。
菜市场“爆改”升级 有“面子”又有 “里子”
近年来,泉州“执着”于菜市场的“爆改”升级,已经出台过《泉州市中心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泉州中心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两套工作方案,让菜市场告别了从前的“脏乱差”,变得有“面子”又有“里子”。
改造的第一步,是让菜市场变漂亮。走进鲤城区北菜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让市场能够与超市媲美。在方便市民选购的岛状布局里,分为绿色的蔬菜交易区、红色的肉类交易区、蓝色的水产品交易区、黄色的熟食交易区等,方便市民选购;通道地面采用防水、防滑材料铺设,水产经营区域采用防水、防溅设计,以往菜市场地面污水横流的景象消失了……根据2017年发布的《泉州市中心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改造后的市场重新规划市场内部摊位布局,蔬菜、肉类、水产品、水果、活禽等各个功能分区有序;每个摊位配备“智慧型”电子秤,运用科技手段采集交易数据,建立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内外地面、墙壁重新铺设、粉刷,老化的、杂乱的电线进行重整,保持卫生整洁有序;价格墙上大屏幕的价格表每日实时更新,明码标价,并设置食品检测室和公平秤等。
完成了形象改造后,农贸市场的改造进一步升级。去年11月29日,历经200天的改造升级后,位于鲤城区东街的东菜市场回迁试营业。据悉,东菜市场按照《泉州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规范》3.0版标准进行改造,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在满足群众生活购物需求的基础上植入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块,构建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时尚化的“新六化”农贸市场。
在东菜市场里,智慧大屏幕上面滚动播放着当日和当月交易量、客流量、销售排行榜、星级商户公示、今日平价菜、今日农产品检测情况等数据;可触摸导览屏可以查看市场的VR全景、市场内商户信息、市场公告等;每个经营摊位都配备了显示屏,公布商户的营业执照、基本信息等,并使用统一的智能电子秤,管理人员可以同步市民所购菜品的重量、价格等信息,还能通过智能电子秤的数据采集功能,查看每日畅销菜品、定价、市民消费习惯等,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经营业态;增设便民休息区和便民服务台,除了为市民提供日常引导服务,还常备酒精棉片、创可贴、温度计、风油精等物品,并提供寄存服务。“互联网+菜篮子”的智慧型菜市场发展模式,不仅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也极大方便了商户日常经营和市场管理运营。
手机变“砝码”很贴心 “先行赔付”制更安心
在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泉州农贸市场的服务也不断升级。最近,在丰泽区的东美菜市场里,前来买菜的市民体验了一把称重的“新技能”——“手机变砝码”。
来自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计量所和丰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为市民的手机称重,并贴上标有手机重量的标签贴纸,手机就成了买菜时的“砝码”。市民在买菜过程中,遇到商家使用电子秤称量商品时,只需将手机直接放上去当场测试,观察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是否与自己手机重量相符,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活动开展首日,就有123名市民为自己的手机贴上了重量标签。
每天都要到东美菜市场买菜的市民庄先生成为第一批体验“手机变砝码”的市民。“手机变成了移动的‘公平秤’。以往,怀疑摊贩缺斤少两可以到菜市场里的公平秤称一称,虽然也方便,但是得特地走一趟。现在,随时随地都能当计量监督员了。”
这并非个例。近段时间,市场监管部门持续组织开展“手机变砝码”活动,通过在各农贸市场公平秤位置张贴温馨提示,引导消费者自行在公平秤上将手机称重变“砝码”,进一步壮大群众“计量监督员”队伍。在南安溪美第一市场里,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市民演示如何通过手中的“手机砝码”来辨别“鬼秤”“黑心秤”,避免落入“短斤少两”的陷阱,帮助市民在菜市场购物时更加放心、安心、“秤”心。该市场还评选出了“第一市场诚信示范经营户”和“第一市场星级经营户”,被选上的商户门前挂上红牌子。拥有“流动红旗”的商户也更受市民的信任和欢迎。
在南安的农贸市场里,市民还能看到流动的公平秤。流动公平秤重在“行走”,遇有“短斤少两”的投诉需要执法人员到现场处置时,执法人员可以携带“流动公平秤”前往,现场称重,对双方纠纷实施计量裁决,实现快速处置。
在丰泽区,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动东美菜市场率先推行“统一配秤”“红黄牌警告”“先行赔付”制度,即由市场主办方为市场商贩统一配发电子秤;对短斤少两的投诉,一经核实,由市场主办方先行赔付消费者,并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罚的同时,由市场主办方根据情节分别张贴红黄牌警告标志,且在市场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式播放;屡犯不改的,由市场主办方将其清退出市场。
升级突破买菜功能 提供多元便民服务
去年下半年,泉州启动新一轮中心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出台了《泉州中心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改造提升后的农贸市场将成为集“好滋味、烟火味、人情味”于一体的服务场所。
据悉,泉州农贸市场建设规范分为标准化建设规范(1.0版)、数字化建设规范(2.0版)、综合业态建设规范(3.0版)。新一轮的提升改造,泉州市将分类分批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农贸市场按照数字化建设规范(2.0版)标准、综合业态建设规范(3.0版)标准进行提升,对基础条件较薄弱的农贸市场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1.0版)标准进行改造提升。
综合业态建设规范(3.0版)会配备机动车停车场,按需配备电瓶车充电点、汽车充电桩;市场及周边区域合理规划设置独立的餐饮区域,配置食品烹调加工硬件设施,鼓励设置休息区;市场及周边区域合理规划设置早餐店、饮料店等配套服务区域;配置食品配送区域,合理规划市场仓储配送空间和路径,提供市场周边生鲜和外卖供应服务;市场开展农产品综合业态经营,鼓励市场白天农产品零售,夜间开展餐饮等夜间经济;配置政务服务“一站式”集成,设置衔接市场监管、公安、交管、税务、城管、社保等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窗口或一体机,提供便捷的政务集成服务。
随着改造不断升级,市民将看到农贸市场突破“满足消费者日常买菜”的单一功能,出现“菜场+商业配套+社区活动中心+文旅休闲”的运营模式。今后的菜市场,将不再只是菜市场,有望提供便民服务、亲子教育、社区文娱、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服务,满足市民在“新零售”时代下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李菁 庄丽祥 许冬福 潘伟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