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稻里有“ 道” 兴安盟稻米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04-02 15:5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编辑:盛丽洁

水稻离开水 改写种植史

兴安盟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是重中之重。近些年,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通过“旱改水”,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然而,受资源限制,兴安盟可开发成水田的农田已基本得到开发,发展一度进入“死胡同”。

2016年,兴安盟水稻种植有了转机,水稻种植试验取得成功,打破了“水稻离不开水”的传统认知,对于兴安盟水稻种植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90718172816398.jpg

水稻种植基地

这一年,扎赉特旗引进了旱作水稻,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种植一举成功,实现亩产500公斤,亩纯效益800元至1000元。水稻旱作技术的成功,是兴安盟水稻种植史上的一大突破,让兴安盟走上了一条新型节水增粮增收的发展之路,为全盟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业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如今,扎赉特旗旱作水稻面积已达到12万亩,可发展旱作水稻的农田预计有20万亩。水稻旱作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了种植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水稻旱作种植技术成功后,为了降低塑料膜对生态的污染,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农业推广研究员刘复伟在带领种植户使用可降解膜的同时,研究无膜的水稻旱作种植技术,并于去年试验成功。今年,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种植无膜旱作水稻1000亩,为大范围推广奠定基础。“今年无膜的旱作水稻长势非常好,旱涝保收,农民在家等着收钱就可以了。”五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告诉记者。

20190718172912372.jpg

水稻插秧

无膜水稻旱作技术,不仅在绿色环保方面有了新突破,更是在水稻旱作技术种植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规范化发展 绿色又环保

过去粗放的传统耕作模式逐渐走远,新的耕作模式正在形成,兴安盟水稻种植产业正朝着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

进入六月,乌兰浩特市的水田里已然一片生机盎然,长势喜人的水稻铺就了16万亩绿海,阡陌纵横间形成了一幅幅静谧的田园景观。今年,16万亩水稻全面实现控肥、减药、节水栽培,稻田养鱼、养蟹示范田面积达0.5万亩。

在乌兰哈达镇东苏嘎查,农民通过生态育苗、活水灌溉、科学除草,严格检测土壤和耕种环境,从源头上保证大米品质更纯净、更天然、更优质。在种植过程中坚持零农药、零激素、零污染,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控制杂草及病虫害,最大程度保证水稻品质。

一次次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种稻人,也为水稻种植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内蒙古瑞祥农牧业生物肥有限责任公司,一袋袋生物有机肥正装车运往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村民杨泉的稻田里。今年,该公司与北京三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土壤净化剂、生物植物保护剂,提升水稻种植的生产性能。这种生物有机肥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降解土壤中的有害残留,提高土壤活性,在水稻种植中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农药,可有效提高水稻抗倒伏及抗逆能力,提升水稻品质,让更多人吃上绿色无污染的“放心米”。

一切努力只为种植出更加优质的水稻。在以基地创建和模式示范为引领同时,该盟积极研发和推广提质增效质量安全的新技术、新模式,建立健全以袁隆平院士水稻工作站为主体的水稻良种繁育体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全程监控与可追溯制度,提升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积极发展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辐射带动全盟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高起点制定《兴安盟稻米标准规程》,规范了“兴安盟大米”的界定、分类、产地、加工、质量等标准。编制了《兴安盟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全方位规范了水稻选种、育苗、施肥等技术要求,逐步建立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兴安盟制定《兴安盟大米地方标准》,先后对育种质量、引种质量、用种质量、理化质量、感观质量、安全质量、信息追溯、积温区划、种植技术、控肥控药等指标进行了全程规范。

种养殖叠加 一田双丰收

兴安盟通过“农业+”模式,以全产业链谋划、全要素链投入和全价值链倍增为纽带,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订制模式的成功推广,让生产者的身份变了,让农田与餐桌的距离更近了。生产者由农民变成“农工”,他们得到的是出租土地的租金、打工收入的薪金,从原来的单纯追求产量,变成追求质量,杜绝了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催产等各种隐忧。在订制模式中,“稻—鱼”“稻—鸭”“稻—蟹”等新兴种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认可,水稻与鱼、鸭、蟹共养,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绿色、有机。

“现在人都追求绿色、健康,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开始做私人订制,推出‘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私人订制认领农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生态、安全、营养的扎赉特大米。”魏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建明做订制稻田项目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今年他的1000亩水田全部用于做订制稻田,其中400亩是有机水稻,600亩是绿色水稻。

兴安盟在发展绿色、有机稻的同时,大力推广“稻—鱼”“稻—鸭”“稻—蟹”种养模式,不仅为自己的绿色、有机打品牌,更实现了一田双收。同时,以水稻为依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水稻产业发展链条,走创新发展之路。今年,兴安盟盟在乌市、扎旗、中旗分别重点打造万亩水稻公园,一线水稻风景区,稻田民族文化游乐园、稻田旅游度假村、水稻智慧农业展示园区、一水两用稻田养殖等示范区,依托稻米生产基地,发展稻田文化、种养结合、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度假等水稻特色经济。通过订单农业、代耕管理、认领认养、私人订制、稻田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垂钓采摘、品茶、棋牌、休闲旅游度假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水稻特色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大米及延伸产业链附加值,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实现水稻每亩支撑综合产值万元目标。(文/图《兴安日报》记者伊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