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李黎)对于中国人来说,一蔬一饭,是生活的缩影;一箸一双,是对家的期盼 。筷子是中国人一日三餐最常用的餐具,它蕴含着太多的文化与传统,筷来箸往,相互夹送,情味浓浓。
然而,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这一老传统,给了各种细菌、病毒大量传播的机会。尤其此次疫情中因集体聚餐而引发的感染病例,更是让人们意识到这一旧习需要“破”,就这样老传统有了新讲究,人们开始逐渐把公筷摆上了餐桌。一菜一筷,一汤一勺,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食”尚。
在我国,痢疾、伤寒、霍乱等食源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餐具传播的,而最普遍的感染途径就是“共餐”,聚餐时私筷取餐、私筷同盘,更是为病毒、细菌、微生物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对此你可能保持怀疑,使用公筷公勺真的这么重要吗?一组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数据让你一目了然。
来源: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
实验结果显示:“非公筷”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组,不使用公筷,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院士早在2003年非典暴发后,就呼吁过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再次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网红”教授张文宏,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分餐食和公勺公筷。金句频出的“张爸”说:“在疾病面前,不分餐就是裸奔”,“我见不得混在一块的吃法,一起吃饭用一个筷子夹菜、喝酒,你看到的是杯子、筷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种种事例都在表明使用公筷绝不是“瞎讲究”!使用公筷是对自己健康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同桌共吃伙伴的一份关爱。
现如今,尽管大众对使用公筷公勺的益处已形成共识,但在实际推行中,却总会遭遇各种“拦路虎”,虽支持推广公筷公勺,可行动上却普遍还没跟上。
同事、朋友间吃个饭夹个菜还要换公筷,既麻烦又生分;餐厅提供的公筷、私筷一模一样,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在家吃饭,推行公筷公勺难度更大,老人觉得使用公筷又麻烦又生分,短时间很难转变传统观念,年轻人也觉得在家吃饭很安全,使用公筷多此一举。
除此之外,大多数饭馆、酒店的服务也没跟上,提供公勺公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餐饮店的成本;其次,公勺公筷都是单独清洗,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所以大多数饭馆、酒店并不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而相比中餐馆,在火锅店推行使用公勺公筷的难度似乎更大,不少火锅店生意热闹,戴口罩、测体温、登记信息等防控流程一项不缺,然而公筷的使用情况却并不理想,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火锅可以高温消毒,用公筷既不方便也没必要。可见,公众使用公筷公勺的情况并不理想。
数千年来,中国人使用筷子进餐,在筷子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形成了公认且普遍遵循的用筷礼节,归纳起来有“十忌”,其中,不能用筷子在盘子中翻找搅拌、不将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嘬吸等习俗,都与如今提出公筷制的理念同一初衷、相辅相成。
但中国人讲究团圆,普遍习惯合餐制,大家围坐一起,传杯弄盏,觥筹交错,气氛温馨热闹。 不过自疫情暴发以来, “餐桌革命”被多次提上了议程,不少地区相继发布了文明用餐的倡议。我们特别注意到江苏各地也紧跟形势刮起了这股“公筷公勺”风。
2月,淮安在全国率先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3月,南京发布“文明餐桌 公筷公勺”倡议书, 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分餐制度刻不容缓”;3 月,泰州发布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地方标准;4月,宿迁发布了“聚餐用公筷健康‘益’起来” 公筷公勺推广倡议书;6月,盐城市发布今年第1号地方标准公告,其中一项就是《公勺公筷使用规范》。不难看出江苏各地都在努力让公筷公勺标准成为习惯,让老传统有新讲究,一场在餐桌上的新“食”尚,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筷子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饮食工具,更是一种中国表达,一双公筷背后呈现了文明理念的完善更迭。不可否认,要改变旧习,推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改变一个旧观念需要循序渐进,形成一个新习惯需要方法和策略,但文明在进步,习惯成自然,公筷公勺这股新风,正势不可挡地走进寻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