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以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4-12 09:46来源:青海日报编辑:杨乐

农牧业是青海乡村产业的支柱,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兴旺,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建设产业“四地”的宏伟蓝图,提出青海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为青海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进行了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乡村产业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一、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青海农牧业搭上快速发展的列车,产业富民和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来,全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全省以打造“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为出发点,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现代生态农牧业的生产、产业、经营体系初步构建,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一条农牧业循环、品牌效益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农牧业生产依托高原净土、绿色有机的特色优势,牢牢抓住“高原牌”“有机牌”“绿色牌”和“富硒牌”,先后在央视及北上广等城市宣传,一批地方特色名优品牌知名度逐步打开。长期以来,为弥补农牧业产业链条短、产业融合率低等发展短板,青海有序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农+文旅”等产业的横向融合模式更加成熟,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青海紧抓科技创新这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布局全省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建设,各类科技项目加快实施,技术力量支撑不断加大,农牧业科技含量、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二、以农牧业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青海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省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了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任务。青海只有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克服短板弱势,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提高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优化产业布局,激发产业振兴生产要素活力。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部署要求,紧盯市场需求,统筹布局县域乡村产业,规划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乡村产业结构。一是以产业强镇、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为载体,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产业,避免乡村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问题。鼓励外出务工者、老年群体等农户将闲置资源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生态观光农业。二是探索激活农村产权,适当提高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和标准,结合产业发展规模化需要,引导农民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入股及合作等方式“打包连片”流转,实现整村产业规模化。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比例,扩大农畜产品加工业、新型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转移扶持,落实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增加销售、研发奖励资金,向基础能力强,研发、销售能力突出的企业倾斜。四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金融机构向基层延伸,探索建立金融支农服务联盟,从企业和农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开发多层次、不同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产品,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

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做大“品牌经济”。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青海要打造具有特色的农牧业品牌,要以“接二连三”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持续带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引导同性质小规模合作社通过入股、合并等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顺应高品质生活需求,紧跟大众消费升级,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降低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二是建立健全农畜产品全流通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围绕牛羊肉、枸杞等主推农畜产品,完善质量分级、储存保鲜和包装配送等流通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提升,规避低水平的“同质竞争”。三是集中力量分区域、分品类打造几个有特色的核心区域公用品牌,引导有资质、有产量、有规模的企业加入,探索政企共创模式,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强化农业品牌营销,借助影响力较大的协会、联盟等平台,拓展产业发展宣传窗口,创新完善营销方式,探索农产品品牌差异化经营,充分发挥品牌效益。

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助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正不断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应抓住数字经济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面提供的机遇,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青海要紧跟文件精神,一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牧业电子商务主体,提高电商渗透率,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商运营MCN公司,为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二是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生产流通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破解农产品销售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三是依托“互联网+”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全省重要农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库,增加农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保证农畜产品供给时效性。四是培育农畜产品物流核心企业,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健全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助推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五是提高农牧民参与电商的意识和能力,尝试企业联合开展“直播带货”青海专场模式,线上直播与短视频相结合,线下实体店与展会结合,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降低宣传成本,多渠道、全方位促进更多产品“走出去”。

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层次决定产业高度,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居民收入和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力越大。一是加快产业人才的培育,聚焦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等领域,设计各类培养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尽最大努力促使涉农产业人才聚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产业经营管理队伍,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合作力度,积极探索重点人才工程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对于企业与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签订“候鸟式”人才计划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宽容的试错容错机制,为农牧产业提供研发和智力支撑。三是针对产品流通需要,鼓励企业成为农牧业电子商务主体,培养一批自己的“乡村网红”等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通过培育一批本地人才、吸引一批回乡人才、引进一批下乡人才来壮大农牧业产业人才储备。(魏珍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