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龙红泥) 在江西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人文荟萃,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便坐落于此,宋代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著名的哲学辩论会--鹅湖之会;它风景秀美,许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写下了“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等诗句名篇;它历史辉煌,明清时期河口镇商业盛极一时,被誉为“八省码头”,各地大宗货物在这里集散装箱,再统一运往欧洲和全国。它,就是上饶市铅山县。
铅山全貌 图片来源于铅山县委宣传部
铅山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武夷山北麓。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出一批诸如河红茶、红芽芋、黄岗山玉绿茶等地理标志农产品。
走向复兴的河红茶
铅山县城的河口镇,曾是历史上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也是茶叶贸易的重镇。
行走在河口古街,阵阵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两旁的房子约300余家,大多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虽历经沧桑,但额坊上的老字号印记依稀可辨,有书局、酒家、茶号、布店、药铺、纸号、银楼等商铺,其中又以茶号居多,约有50余家。
脚下的街道多以长条青石、麻石铺砌,曾经往来穿梭于其间的独轮车将坚硬的青石板路碾出道道深浅不一的痕迹,还在记录着古镇的旧时繁华。
放眼江边,映入眼帘的是古时停船的码埠。过去,河口的商品运输主要依靠水运,源源不断的商品通过停泊在码埠的船只,出信江,越鄱湖,经长江,往来于欧洲和全国等地。随行的铅山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当年河口鼎盛的时候,每天过往的货船有2000多艘,经常有货船为了靠岸等了几天几夜。
如今的江面已不复昔日的热闹,只有数十处大大小小的码埠依然矗立,向人们诉说着河口辉煌的过去。
优势显著,河红茶历史辉煌
铅山县发展茶叶贸易有着天然的优势。作为贸易集散重地的河口镇处于一个“八省通衢”的位置,集闽江水系、瓯江水系、钱江水系与鄱阳湖、长江贯通交融,自古以来水运便十分发达。到了明朝中期,当时的朝廷把茶列为“五利”之一而加以发展,铅山人创制的“小种红茶”(河红茶)即我国最早的红茶,迎来了辉煌发展的时期。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不畏路途遥远,跨江渡海奔至铅山河口镇贩运茶叶,明万历年间的《信州府志》中记载:“河红乃国内红茶最著,且为首问世界之华茶。”,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红茶鼻祖”“茶中皇后”。
至清乾隆时,河口镇已是闽、浙、赣、皖、湘、鄂、苏、粤等地百货集散地,极盛时茶行近50家,晋、陕茶商每家资产均在30万银元以上,各地商人在河口建的会馆有10多家。河口镇的繁华写入了历史,乾隆八年《铅山县志》记载:“(河口)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山巨观。”那个时候铅山已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之美誉。
“河红茶市通四海,河帮茶师走天下。”小小的河口镇变得繁忙而重要,制作河红茶的师傅甚至成立了河口帮茶师会,足迹遍布全国的红茶产区。清代乾隆中期,由于河口镇的茶叶贸易繁荣,清政府还专门在此派驻官员来管理市镇事务。
河口镇的繁荣一直持续到近代,因五口通商后,西方对华贸易重心的转移,河口镇逐渐走向衰落。
环境独特,河红茶滋味鲜爽
铅山产茶,当地人也爱喝茶。
取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再倒入沸腾的山泉水,一丝丝白色的水雾从杯口处袅袅升起,充盈了一室的静雅和清幽。杯底里,条索紧实、匀整的茶叶在水中绽放、舒展,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缕缕深色的色泽正慢慢氤氲,如精灵舞蹈般逐渐充满整杯茶水,如同深色的琥珀,茶香也愈发浓烈。不一会儿,一杯汤色橙黄亮丽,叶底鲜活的河红茶便出现在眼前。轻啜一口,温润香浓的茶味慢慢从齿间、嘴角蔓延,其香邈远,让人神清气爽,余腻顿去。
河红茶茶汤如琥珀般鲜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铅山,河红茶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方圆百里之内,包括武夷山镇、天柱山乡、篁碧乡、太源乡、湖坊镇、葛仙山乡、英将乡等地。
河红茶茶园一般位于海拔900~1300米的高山上,茶园常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符合茶叶喜阴的习性,十分适合栽种茶树。茶叶内含物积累丰富,尤其是氨基酸、芳香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多,从而形成了河红茶滋味鲜爽,香气高长等特点。
采茶女在汪二基地采摘茶叶 图片来源于铅山县农业农村局
和其他种类的茶树集中分布不同,河红茶茶园里的茶树都由着性子地生长在岩石间、山坳里、小溪边。茶树底下是千万年有机沉积层的黑土地,土壤下层是完全风化的砂砾岩。茶树不仅能吸收碎石里富含的铁、钾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更能保持良好的透水、透气性。
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河红茶的与众不同。和其他红茶品种相比具有“三高”的优势。
茶多酚保留量高。鲜叶制成河红茶成品,茶多酚保留量为65%,高于红茶一般保留量50%。形成河红茶滋味浓、强的特点。
水浸出物含量高。原农业部监测出的含量38.75%,远远高于“特技~一级”的中小叶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的标准值32%。该指标是河红茶浓厚、浓醇的最直接原因。
氨基酸含量高。河红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达6.63%,一般茶叶只有2%~4%。河红茶茶汤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由此而来。
不甘寂寞,重塑河红茶昔日荣光
河红茶最著名的时候,连喝惯了咖啡的西方人都赞不绝口。英国人诺顿曾赞誉说:“喝正山小种红茶胜过饮人参汤。”诗人拜伦喝过河红茶后在他的长诗《唐瑛》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变得那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中的红茶”。
如今因为种种原因,河红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了很久。铅山人不甘寂寞,很早便制定了河红茶的“复兴”规划。
早在2012年,铅山县政府便开始实施茶叶标准园建设项目,制定了河红茶产品加工制作标准,建立健全河红茶种植、加工等过程的标准体系。河红茶茶园绝对无任何农药与化肥,严格把控茶叶的生产环节绿色无污染。同时,绝对不从其他的任何途径采购茶叶。制茶全部采用竹炭烘焙技术,大大降低了制作工程中人为的二次污染。经过努力,铅山河红茶原产地茶叶经国家质检中心监测的19项“农残”指标全部为零,铅山“河口红茶”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2014年3月,“河口红茶”通过了QS论证,并获江西省名茶称号。2009年,“河红茶”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河红茶”制作技艺已列入省重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等优质品种。
同时,铅山结合“江西铅山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特色资源,打造乡村生态茶园旅游、茶旅特色小镇,重点对河红标志进行打造;创新了“互联网+河红茶”的销售模式,建立河红茶良种繁育基地,强化本地良种品种保护;统一包装元素,推广河红茶包装、门店等标志标识规范化,对外用“同一个身份”说话;积极组织茶企参加省内外的展示展销活动,拍摄河红茶宣传片和平面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启动铅山县茶文化博览和体验馆,收集文化资料,编纂《江西省茶叶志·铅山部分》,开展“河红”茶传统制茶工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升河红茶文化品位。
在铅山县农业农村局茶果办出具的2019年工作总结中,笔者发现,铅山县茶园面积9.5万亩,河红茶产量3600吨,产值13.55亿元;拥有“铅山河红茶”和“黄岗山玉绿”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河红贡芽、河红小种、河红老枞等系列茶产品生产初具规模,河红茶制茶技艺已成功获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河红茶的“复兴”让人看到了希望,未来铅山县政府将继续从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牌包装、拓展市场营销、挖掘红茶文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河红茶,这位历经沧桑洗练的中国红茶鼻祖,将重新站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她耀眼的光芒。
阔步前行的红芽芋
铅山县在大力“复兴”河红茶的同时,坚持发展红芽芋产业,推动全县农业向多产业、高质量迈进。
种植历史悠久,滋味软糯爽滑
说起红芽芋,它还有着一段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东晋时期,当地就已经种植红芽芋。在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铅山几乎家家都种植红芽芋,由于红芽芋淀粉含量高,耐饥饿,小小的芋头成为每一户农家除了稻米之外不可或缺的主食来源。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隐居铅山,一生的抱负不能实现,除了填词作赋,寄情于山水之间外,也只能把一腔热血倾注田间,并不时发出“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的感叹。明朝时期,《铅山县志》里记载,红芽芋已经随着其他农产品销往省内、长江流域各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红芽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上海、广州、深圳等众多大城市的市场开始出现了铅山红芽芋的身影,红芽芋也以其软糯爽滑、味悠长的特点被人们称作芋中“小娘子”,树立起了较高的知名度,并多次在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畅销产品。
红芽芋因其芋叶下面靠近芋头的芽色泽呈红色而得名 图片来源于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红芽芋原产于铅山县紫溪乡,因其芋叶下面靠近芋头的芽色泽呈红色而得名。芋艿形如鹅卵,个头大小均匀,形状规则,淀粉多香味浓,容易煮烂。支链淀粉和黏液蛋白的含量比其他品种高,富含膳食纤维、多糖, 多种氨基酸, 维生素 B1、B2 以及氟、钙、磷、铁、钾、镁、钠、硒等多种营养物质和矿物质。芋艿中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
作为家常必备的食材,铅山人对红芽芋的吃法研究得可谓淋漓尽致。素吃有清蒸芋子、酸辣芋母丝、泡椒芋头、熏芋母丝干炒、芋母丝煎饼等,与荤腥搭配的菜品有芋头煮泥鳅、墨鱼煮芋头、芋头蒸板鸭、芋头烧牛肉、芋头煮咸肉、芋头烧排骨等。其中红芽芋炖板鸭是当地的特色菜之一。
等油热后,放入八角、花椒爆香后,倒入洗净切块的板鸭,等板鸭出油后倒入热水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炖40分钟左右,把切成小块的红芽芋放在炖软的鸭锅内焖至芋头熟了再放点葱花,一道鲜香可口的红芽芋炖板鸭就做成了。轻轻咬上一口,酥软的鸭肉里包裹着红芽芋的软糯爽滑,滋溜钻进你的胃里,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业增效
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红芽芋全粉被送出机器。望着正式投产的红芽芋精深加工生产线,江天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方加军高兴地说:“此次生产的红芽芋全粉为粉末状红芽芋加工产品,经红芽芋清洗、去皮、清洗、切片、漂烫、冷却、蒸煮、制泥、滚筒干燥、粉碎、包装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可直接作为冲剂冲泡食用,也可以添加其他产品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加工,这为红芽芋的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据了解,这条年加工3万吨的红芽芋全粉生产线可生产芋头全粉3000吨,实现产值6亿元,带动就业100余人。
红芽芋全粉生产线 图片来源于铅山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铅山县把红芽芋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采取“扩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活流通”等措施,全力打造“中国红芽芋之乡”。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铅山红芽芋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采取招商引资、激发民资、银行融资及鼓励土地流转、优化发展环境等多种措施,激励红芽芋种植能手、经营大户创办红芽芋专业合作社,兴建红芽芋各类加工企业。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农科院合作,开展脱毒红芽芋种苗繁育试验并获得成功。该脱毒芋种与常规芋种相比,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且品质更优、抗性更强,更适宜规模化种植。通过扶持红芽芋流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成立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协会,实行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等,推进标准化生产。红芽芋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面积逐年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之一。
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脱毒红芋良种繁育基地 图片来源于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铅山县已成功注册“紫夷”“鹅湖山”“河丰”3个国家A级绿色商标;“铅山红芽芋”获国家地理标志,铅山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芽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应用项目(地方特色蔬菜—红芽芋)基地,并荣获中国园艺学会授予的“中国红芽芋之乡”的称号;铅山县与上海市江桥、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定了10万亩红芽芋产销合作协议,铅山红芽芋成为上海大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产销供应合作基地。截至目前,全县有红芽芋种植合作社46家、红芽芋家庭农场5家、红芽芋加工企业2家、红芽芋种植专业大户500余家;全县红芽芋种植面积13.4万亩,预计年总产量达21万多吨,直接经济产值7.2亿元,农民因此年人均增收逾1000元以上。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红芽芋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着力开发红芽芋果蔬泥、红芽芋休闲食品和红芽芋饮料等产品,并投资2.8亿元建设占地面积62亩的年产5亿杯新食味膳食纤维果蔬泥生产线,现已建成投产,可加工红芽芋2万余吨,年销售收入将达10亿元。
如今,红芽芋产业链条不断延升,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供了榜样,搭建了平台,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了周边农户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引领百姓走上致富之路,红芽芋摇身一变成了铅山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为让这棵“摇钱树”越长越大,铅山县在良种繁育、绿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铅山打造成红芽芋良种繁育供应中心、集约种植示范中心、精深加工集群中心、科技研发交流中心、市场营销集散中心。
铅山县将建立健全红芽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包括三代脱毒种苗在内的1.5万亩脱毒种苗繁育基地。规划面积15万亩,确定低山丘陵产业区为全县红芽芋重点发展区域,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建设7个1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1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先进生产栽培技术和规范化管理。铅山县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县农业产业园建设红芽芋果蔬泥、红芽芋休闲食品和红芽芋速冻产品加工项目基础设施,开发适应不同群体消费的红芽芋系列产品。
铅山县继续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合作,打造科技研发交流中心,建设20亩红芽芋科研示范基地,不断改进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县城郊区交通便利区域,建设一个集冷链贮藏、鲜销库、初加工、运输中转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红芽芋批发市场;实行统一“铅山红芽芋”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充分利用农村淘宝、互联网等电子商务营销载体,积极拓宽铅山红芽芋产品市场销售渠道,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争创知名品牌,提高铅山红芽芋市场竞争力。
河红茶与红芽芋是铅山地理标志农产品版图上两块重要的拼图。它们传承悠久,历经岁月洗礼而不失光彩。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投入和人们对于健康优质农产品的渴望,它们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成为铅山优质农产品的代表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