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马鹏)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一直以来,平凉红牛、烧鸡、饸饹面、酿皮子、锅盔、白吉饼、雪花馒头等闻名遐迩的崆峒美食,因其特有的烟火气息和风土乡愁让人留恋,这些来自胡同、小巷、村居的食品,在人们大快朵颐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会让人些许不安。
为了把严“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一手抓监管规范,一手抓服务引导,织就严密“防护网”,严守食品“生命线”,精心扶持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散、乱、差”问题,提高全区食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助力平凉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崆峒区有各类食品小作坊475家,分布广、种类多,规模小、环境差,设施简陋、安全风险高,已成为“食安崆峒”建设和食安城市创建的最大短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散、乱”向“精、特、优”转变,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崆峒区积极探索具有崆峒特色的小作坊治理模式,按照“党建统领·食安崆峒”的工作思路和“整顿规范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打击取缔一批”的工作原则,部署开展了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与此同时,为破解治理困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结合区情实际,按照“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经营户参与”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建设面制品、肉制品、清真肉制品和豆制品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的设想。
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作为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崆峒区以“首善之区、首位发展”的使命担当,争分夺秒、拼抢快跑,全速推进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2021年6月,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平凉中心城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加工区建设工作专班,秉承“绿色、安全、透明、传承”的核心理念,严格按照生产加工“五规范”、监督管理“五统一”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从装修布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卫生管控等方面全程参与指导,同时依托甘肃省“陇上食安”监管平台,在食品生产环节全面推行“互联网+透明车间”使用,严把食品安全从原料到入库到加工到销售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经过市场监管人员和各级各部门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面制品、肉制品、清真肉制品、豆制品集中加工区相继落成投产运营。
崆峒区面制品集中加工区位于崆峒农贸市场内,筹建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起试运营,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2.8万㎡,总投资2050万元,可容纳各类面制品加工小作坊100多家,可生产鲜面、白吉饼、馒头、酿皮、油饼、馓子、麻花、锅盔、年糕、酥馍、蛋糕等小吃200多种,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现已入驻面制品小作坊60家,有从业人员200余人,配送区域辐射崆峒区全域及周边县区,是平凉市首个,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面制品集中加工区。
崆峒区肉制品集中加工区位于平凉新阳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6号楼,2022年3月建成投产,总投资410万元,总建筑面积2400㎡,可容纳各类肉制品小作坊20家,可生产烧鸡、卤肉、鸭脖、皮冻等15个品种,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日常量可达6000斤左右,年产值可达1500多万元。目前已入驻生产企业1家,小作坊19家。
崆峒区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位于平凉工业园区马坊路,2022年3月开工建设,2023年8月底建成运营,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1.6万㎡,概算总投资6750万元,可容纳各类清真肉制品小作坊80家,解决就业岗位400余人,日均生产熟牛肉、烧鸡4吨,年产值可达3.8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目前已入驻清真肉制品小作坊65家,生产企业1家。
崆峒区豆制品集中加工区位于平凉新阳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号商业裙楼,2023年5月开工建设,11月底建成,总投资2500万元,总建筑面积4300㎡,可容纳各类豆制品小作坊30家,新增就业岗位120余人,年产值可达6000多万元。目前已入驻各类豆制品小作坊24家。
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四大”集中加工区的建成运营,全面构建起“龙头企业+小作坊”的发展格局,夯实了食品安全基础、形成了产业集群、扩大了生产规模、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出效益,为全省、全市推进“三小”治理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崆峒模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崆峒区将持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提升小作坊食品质量水平,以最坚决的初心落实党政同责,以最有力的措施补齐漏洞短板,以最有效的行动推动社会共治,实现加工区全维度、全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努力打造“食安崆峒”典范,争创食安金字招牌,擦亮平凉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