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湖北春季农业生产大忙时节,为了确保高效利用水资源,湖北将数字孪生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应用到春灌之中。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8处大中型灌区开灌,累计供水2.4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69万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灌溉用水保障。
在湖北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运用,通过数据感知,进行模型计算,能够更精准预测未来两三天的来水及产汇流情况,进行反复模拟预演,优选最佳调度方案,兴隆水利枢纽上游水位一直保持在35.5米以上,运行水位保障率达100%。正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潜江兴隆灌区和天门罗汉寺灌区可以自流取水,每日取水流量超100立方米每秒,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
同样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湖北漳河灌区通过数字孪生漳河平台,实现了灌300多座中小型水库水位、蓄水量的实时监测;借助遥感解译分析及人工调查辅助,获取灌区土地利用情况及水稻、油菜等不同类型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布区域等详细信息,为制定针对性强、适应性高的灌溉计划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提供依据。同时,通过1137处水位、雨量、流量监测站,528处视频监控站,203处闸门监控站及无人机巡检等各种监测手段,构建空天地立体感知体系,对灌排渠系及重要建筑物的运行状况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测。整合自有的历史运行管理及实时监测数据,利用专业模型开展中长期、短期来水预测及生活、工业、农业、生态需水预测,选择不同来需水方案,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传统管理模式下,都是凭经验拟定方案,而方案是否科学,实际运行后才能知晓,动态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用水不均衡现象。”湖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手段,灌区供用水管理逐步实现了从经验决策向模型智慧精准决策的转变。下一步,湖北还将持续探索以数字孪生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湖北灌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