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打包完店里的货,小睡几个钟头后,天刚破晓,41岁的浙江省武义县农创客胡玲美又“满血复活”,哼着歌、驾着车,熟门熟路前往熟溪街道南湖村的杨杰家庭农场。车还没停稳,声音就传得老远:“老卢!”
听到外头有动静,农场主卢杨杰停下碾米机,赶紧出门迎客。知道她要来,仓库门口早已摆好几款不同种类的大米,随意捧起一把,老卢满脸得意:“都是刚碾好不久,还有一股子米香嘞,随便挑。”
卢杨杰的农场年产粮食40多吨,以前缺乏营销渠道,都是直接往粮站拉稻谷,卖不出高价。去年,在武义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组织的一次培训中,卢杨杰认识了胡玲美,这头有好货,那厢有渠道,两人一拍即合,合伙卖大米。还别说,多了一道加工程序,卢杨杰的收益就提了三成多,现在一半产量交由胡玲美打理。
“这款绿色大米应该会很受欢迎。”胡玲美将手伸进袋子,端详着大米成色。原浆色的米粒颗颗饱满,而且科学定额施肥用药,主打绿色高品质,因此身价着实提升不少。挑选好后,胡玲美大手一挥:“还是跟以前一样,送到我店里。”
离开南湖村,胡玲美转而又到了锦后村,专门碰头种生姜的王璐,商量销售事宜。去年,王璐上万斤生姜滞销,胡玲美在网上帮忙宣传了一个多月,平均每天卖出200多斤,两人因此结下良缘。“幸亏有胡玲美,今年我才敢放手干!”王璐说,今年除了种生姜,还新种了50多亩茶叶,后续销售也都不用愁。
春卖茶叶夏卖莓,秋冬时节橙子、香榧轮番上架,围绕各类土特产,胡玲美唱着“四季歌”跑遍乡野,去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说起这段创业经历,这位“二胎妈妈”感慨万分:“多亏了农创客联合会这个‘娘家’,有‘组织’在身后,心里就有底。”
两年多来,武义县累计培育农创客651人,带动农户就业超3000人。这些创客背景年龄各异,行业五花八门,有老把式,也有新农人,如何让他们在乡村更好发展,又怎样推动彼此间合作共赢?武义县由此搭建农创客联合会平台,统筹各种为农服务资源予以赋能。
于是,有的选择普惠服务,有的量身定制服务,还有的推陈出新……各类服务层出不穷:种植养殖经验不足,专家问诊号脉,群里一发,随时响应;创业缺资金,联合会引入当地农商银行、保险公司等资源;不懂政策,请来相关部门一一解析;直播电商火了后,短视频创作、供应链改善、风险防范等各色培训,让很多创客直呼过瘾。
也因为有了这个平台,创客们的需求得到了精准回应,继而通过政策优化得以破除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比如农产品寄送要求多,快递成本难降,让不少电商人发愁。现在政策调整后,针对本地农产品应税销售额超过30万元的主体,县里给予每年30%的快递补贴,这让胡玲美们颇为“解渴”。
今年,武义县还围绕“培育千名农创客”的目标,为人才返乡发展提供“一才一策”,着重培育茶叶、中药材、食用菌三大产业带头人,同时加快构建农创客共享网络,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交流创新。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胡玲美心中的“民生账”也越攒越厚。前阵子,她又替本地一农户卖光了滞销的7万斤萝卜,自己一分钱没收,“‘娘家’需要共同经营,农业不能单打独斗,帮别人也是帮自己,这是前辈们教会我的,也是助力共富的应有之义。”(李增炜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