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某网红面包店购买面包时,发现橱柜里有蟑螂爬进爬出。当消费者向店家反映这一情况时,商家并未下架相关面包,只是把蟑螂赶走。事后消费者要求赔偿,商家却提出得先删视频再赔5000元,被消费者拒绝,一时间“网红面包店现蟑螂维权先删视频”的词条冲上热搜。
在电商平台靠打造好口碑来快速吸引客流的今天,顾客对商品评价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是基于个人购买商品之后的切身体验,结合自己对商品品质、相关服务态度好坏做出的判断与评价,意在为更多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商品和服务的真实评价,提醒规避风险,更好做出购买决策。消费评价有好评也有差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这些差评并非消费者主观恶意,没有侮辱性的词汇,商家就理应允许其存在,并继续改进自身服务。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往往却并非如此。一网友在成都某店点外卖后差评,第二天门店店员登门求删评;云南丽江某网红民宿出价千元、多次骚扰只为删差评……类似消费者对商家产品、服务进行差评,或对相关食品安全提出疑问,反被“威逼利诱”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敢直视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动不动就讳疾忌医,恐吓骚扰消费者,架空其“差评自由”,实际上将会使更多人对商品质量噤声,导致市场相关信息失真与不对称,是对消费者权益的隐性侵害,也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一种扰乱。
就此而言,差评,不是没事找事、恶意找茬。保障消费者“差评自由”,尊重消费者合理诉求,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是对名不符实的商品质量与服务的积极纠错。一方面,商家应该摒弃对“零差评”的片面追求,更要有直面差评的勇气和担当,让消费者评论能反映出真实情况,正视并解决商品及服务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平台也应担起监管责任,对相关差评进行了解核实,对情况清楚合理的问题积极整改,让电商平台的商品评价不再只有虚假的“叫好声”。(晋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