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南京阿姨韩素珍无疑成为了互联网上的“顶流”,韩阿姨“10元手冲咖啡”屡屡冲上热搜,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主播和游客前来打卡。她说:“我不认为我是顶流,也没算过流量给我带来多少钱。火,就多卖一点;不火,就少卖一点。我也七十多岁了,想那么多干嘛。”对于网友热议的收入问题,韩阿姨说没有统计过,反正卖多少钱也跑不掉,(一个月)几万块钱肯定是有的。
同样是咖啡店新闻,著名咖啡连锁品牌Manner coffee上周被连续曝出三起店员与顾客发生冲突的事件。官微发文称,对公司近日发生咖啡师伙伴与顾客冲突事件,深表歉意。其中提到了一点:加强对咖啡师伙伴的日常关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前被曝光门店咖啡师月收入不过5000元,工作已经累成狗,脾气自然好不了。
如果对比南京70岁阿姨月入数万的经营状态,年轻高素质的咖啡师是不是觉得自己白活了?进一步问,这是不是说明了规模化、连锁化、工业化的商业经营方式,还卷不过那些不起眼的街边零散小铺?
客观的说,老阿姨的是“随机流量”塑造的民间网红。奇迹不常有,也不常在,更无法提前捕捉。同时,由流量指向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核心独特竞争力,也会迅速被湮灭。网友也指出,手冲速溶咖啡,1元就有一条,能卖10块钱?明年今日,谁还会记得这位老网红。因此老阿姨说,火就卖多点,不火就卖少点,可谓心如明镜。
类似老阿姨这种被裹挟成网红的存在,可谓数不胜数。追随网红餐厅和网红食品,顺便还能朋友圈上暗示自己到此一游、而别人在苦逼上班的差异感。其背后,更能显示个人跟进时尚、新闻和资讯的应激能力。秒懂、秒拍、秒抢、秒发,这种以秒为单位的生活节奏,汇聚起来就成了一种消费潮流。老阿姨只有自己的习惯路径,是不会跟着年轻人去快闪的,但是连锁咖啡厅就不同,只能跟这种节奏。
于是连锁咖啡厅,就会卷时间、卷速度、卷价格,如果卷不动,那就卷工人、卷材料,目的都是要在单位时间、单位成本下产生更多的效益。如此一来,理想的发展命题就会止步为生存问题,生存办法就只有速度二字。曾经,咖啡理念是慢文化,如今手磨都要变快餐,甚至连座位都没有,让人拎起来就去赶飞机。这种品牌培育出来的产品精神,只能是走向麦当劳化的,员工都是匿名的,又何来与用户温情脉脉。
恰恰,活生生的老阿姨塑造的就是一种朴素和优雅。这就成了快时代中最难得的一股清流。为了和雅朴品质沾边,网友才会去追随,购买一杯聊表心志。这也注定了老阿姨的无规模、非连锁方式,就是一次一次的买卖,甚至连商业化都谈不上。如果真的商业化了,其人格面目就可能淡去无存,那就是Manner们的工业化路子。虽然都叫咖啡,可一种是前工业,一种是后工业,两种时代,两种审美,两种性格,并行就如平行线,其实本来就无法取代,也无法互相学习。(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