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足球赛的开幕又欣起了一股小龙虾热,很多烧烤店与商超的小龙虾销量不断上涨。近期,南京一家麦德龙商超小龙虾一周销量更是增长了20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宵夜顶流”小龙虾当作地方核心产业。为吸引游客,纷纷操办起了龙虾节,包括山东武城,江西永修、山东鱼台、安徽蚌埠,江苏盱眙、湖北潜江、安徽合肥、江西瑞昌等。
在地方政府的助推之下,小龙虾经济发展也因此不断攀高。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小龙虾产量超289万吨,总产值4580亿元,其中有养殖产量报告的省份24个。湖北是唯一一个超过100万吨产量的省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且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县域城市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依次为湖北监利、湖北洪湖、江苏盱眙、湖北潜江、湖南南县,小龙虾产量均超过了10万吨。
随着小龙虾经济的崛起,很多小龙虾原产地,比如湖北潜江、湖北监利、江苏盱眙、湖南南县,为了塑造区域品牌,纷纷竖起了“小龙虾之乡”的大旗,上演了一场“小龙虾之乡”的争夺战。
那么,究竟谁才是名副其实的小龙虾之乡呢?
“潜江龙虾”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
说起小龙虾之乡,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湖北潜江,还有潜江的油焖大虾。
如果打开潜江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就会发现赫然写着小龙虾之乡,如果走进潜江,也会发现很多“中国小龙虾之乡”的广告牌子。
根据官方统计,从2021年到2023年,潜江小龙虾养殖总产量分别为15.7万吨、16.7万吨、16.6万吨,总产值分别为48亿元、62亿元、80亿元。
相比于潜江小龙虾的产量,其交易量更为突出。据统计,每年从潜江卖出的小龙虾约40万吨,占全国小龙虾交易量的37%。据了解,其中售卖的很多小龙虾,并非源于本地,而是来自监利与洪湖等地。
为了发展小龙虾经济,潜江举政府之力推广龙虾品牌。5月份,第十五届湖北潜江龙虾节盛大举行,潜江龙虾美食周,万人龙虾宴,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从200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潜江龙虾节,让潜江龙虾美食享誉五湖四海,如今龙虾节已举办到第15届。潜江,也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小龙虾美食地标城市”。
为了进行产业聚集,潜江打造了中国潜江生态龙虾城、五七龙虾城、中国虾谷等市场。其中,中国潜江生态龙虾城是以龙虾为主题的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综合体。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五七龙虾城有商铺100余间,其中有小李子、大刘、老爽、老三等油焖大虾品牌。是集特色餐饮、文化展示、网红打卡、电商孵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街区。
中国虾谷是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有660余家小龙虾档口,日销售量在2000吨左右。据称,今年“五一”前达到高峰,日销售量高约2300吨。
目前,潜江小龙虾产品出口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2021年出口额达1.6亿元,2022年为1.1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出口基地,有“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潜江”之美誉。
潜江市小龙虾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全民产业链模式,总产值已超过750亿元,仅仅是小龙虾投喂品,市场份额也占到全国的30%。
为了发展龙虾经济,潜江还成立了湖北省潜江龙虾职业学院,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所龙虾职业学院,培养专业化人才。
除了潜江自身,湖北省更是举全省之力打造潜江小龙虾品牌。2023年,湖北省出台“虾十条”,要求共打一张牌,监利、洪湖、公安、沙洋、潜江5个小龙虾主产区签订协议,共同打造“潜江龙虾”品牌,让潜江小龙虾冲刺千亿产业。
如今,“潜江龙虾”已经成为区域公用品牌,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还被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50.8亿。
监利小龙虾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当听到别人说潜江是小龙虾之乡时,监利可能第一个表示不服,因为湖北是全国小龙虾产量最大的省,监利则是全国小龙虾产量最大的县,有“中国小龙虾第一县”之称,民间亦称其为“小龙虾之乡”。
2023年,荆州小龙虾产量高达52万吨,相当于中国人每吃5只小龙虾,就有1只产自荆州。据了解,海底捞每年卖出的一亿只小龙虾也来自荆州。
作为湖北荆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2023年,监利小龙虾产量17万吨,连续12年居全国县市区第一。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地的夜市餐桌上,每10只小龙虾就有1只来自监利。而且,监利小龙虾还远销俄罗斯、欧美市场。此前,监利县县长就曾为小龙虾代言,并且喊出口号:“买只龙虾到哪里,量大从优在监利”。
监利小龙虾的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但是发力打造龙虾产业经济却起步较晚。
2017年,监利才开始举办首届小龙虾节,如今举办到第五届。去年监利龙虾节,现场举办了千人龙虾宴,其中一号虾铺现场烹制2080斤小龙虾,免费送出3200多份,引起媒体的关注。
2019年,监利才建立中国虾仓——监利小龙虾交易中心,作为荆州地区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目前有57家商户,高峰时期每天销售500吨。
目前,湖北“监利龙虾”入选了我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品牌价值达286亿。不过总体来看,监利小龙虾虽产量巨大,但似乎还停留在养殖、餐饮与批发为主,没有形成产业链的优势。
盱眙龙虾向千亿产业迈进
江苏盱眙因为十三香小龙虾而声名鹊起,当别人称它为“小龙虾之乡”时,盱眙更是称自己为“中国小龙虾之都”,硬是抬高了一个档次。
无论是龙虾养殖、龙虾交易、龙虾加工、龙虾餐饮,还是龙虾节庆、龙虾文化,盱眙龙虾的发展都较为成熟。
如果走进盱眙,盱眙龙虾博物馆、龙虾大厦以及盱眙龙虾创业学院,大大小小的龙虾餐馆,让人目不暇接。
盱眙小龙虾产量略低于潜江,却也在逐渐提高,2020年为8万吨,2021年为12万吨,2022年达12.3万吨,其交易量也超过了产量,2020年为12万吨,2021年为15万吨,2022年交易量为17万吨。
近期,第二十四届盱眙国际龙虾节开幕。盱眙龙虾节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龙虾节,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早在2000年,盱眙试水举办“龙年龙虾节”,短短两天时间,吸引到来自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的三万多名游客到盱眙尝鲜,卖出近百吨十三香小龙虾。
2001年,盱眙县正式开办首届中国龙虾节。从2022年开始,盱眙龙虾节主动走出县城,除了在盱眙举办之外,同时在上海和南京异地举办。此后进入到金华、宁波、北京、深圳等诸多城市。
2008年,第八届盱眙龙虾节举办之际,盱眙县将中国龙虾节升级为国际龙虾节,除了在国内各地举办,还同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地举办,产生了国际影响力。
盱眙龙虾的出海之路也是步步向前。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2022年8月,一批11吨重的熟制速冻小龙虾被运往海外,再次实现盱眙龙虾大规模出口。
盱眙将小龙虾当作一个地域品牌来运作,还曾试图整合龙虾资源,组建公司寻求上市,并且成立了上市办公室,寻求上市辅导机构,曾一度冲击纳斯达克。
如今盱眙龙虾又开启了二次创业。2023年,盱眙龙虾在南京开设首家直营店,打通产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推广盱眙龙虾的品牌IP。盱眙县表示,未来还将持续推进“千城万店”工程,通过开设一批盱眙龙虾旗舰店、直销店、加盟店、品牌店,不断扩大盱眙龙虾的市场覆盖面。
另一方面,盱眙龙虾与阿里巴巴、诺亚方舟、叮咚买菜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运营全球龙虾交易中心,以图“买全国、卖全国”。
为了给小龙虾的发展提供动力,盱眙一直在推动和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开展苗种的研发与试验,目前已培育出个大肉肥的新品种“盱眙红1号”,“盱眙红2号”也在试验之中。
此外,盱眙还从法律上来保障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比如在龙虾节期间,对于微交通违法行为,以纠正为主、处罚为辅,全面展开“柔性”执法。为保障市民和游客的饮食安全,盱眙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小龙虾市场专项检查,切实维护盱眙龙虾的良好口碑、品牌形象。
2023年,“盱眙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53亿元。随着二次创业的开启,盱眙龙虾也在向千亿产业目标迈进。
南县通过小龙虾发展医疗健康产业
南县是湖南益阳市的一个县城,当别人称“小龙虾之乡”或者“小龙虾之都”时,南县则举起了“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的旗帜。
因为将龙虾与稻米结合,在水稻田套养小龙虾,因此南县以“南县虾稻米”与“南县小龙虾”并称。
南县小龙虾年产量与盱眙相当,连续多年超过10万吨。其中,2020年为10万吨,2021年为11.1万吨,2022年为11.27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县小龙虾产量达到15万吨。
目前,南县拥有国家级加工龙头企业1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小龙虾衍生餐饮店过400家,研发了30多种以小龙虾为主料的新菜品。据了解,目前南县小龙虾日均销售量186万斤。
作为南县的龙头企业,南县顺祥食品小龙虾预制菜已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出口额超过3300万元,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0%以上。
不过,在小龙虾品牌打造上,南县的行动似乎有些姗姗来迟。5月18日,第二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开幕,南县稻虾产业IP形象,满载万斤“南县小龙虾”的10辆物流车,从南县驶向湖南省会长沙,宴请消费者。据了解,南县龙虾节在2023年才开始举办第一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县在发展小龙虾经济时,又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小龙虾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比如通过小龙虾生产虾青素、甲壳素、虾蛋白粉等衍生产品。其中,贝贝昇生物科技等部分企业均以小龙虾虾壳为原材料,生产小龙虾衍生健康产品。
“南县小龙虾”也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124.5亿元,次于监利龙虾、潜江龙虾、盱眙龙虾。
除了潜江、监利、盱眙、南县,湖北洪湖被称为“中国小龙虾第一名城”,江西永修被称为“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安徽蚌埠也称“小龙虾之乡”。
在餐考君看来,究竟谁称“小龙虾之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把小龙虾的产业做强做大,获得消费者与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