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山岚瑰丽,沃野锦绣。巍巍乌兰山与滔滔黄河水在这里相遇,孕育出一颗璀璨的黄河明珠——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靖远县地处北纬36°,是寒暑交界的黄金地带,母亲河穿城而过,境内山川绵延,水草丰茂,矿物富集,这里的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造就了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早在2002年就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探索出爆炒、红烧、黄焖、清炖、烧烤、手抓等20多种做法,配以30多种调料、10多种药材相佐,赢得了“香引五湖四海客、名扬西北三千里”的美誉,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0年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
龙头带动、品种改良、链条延伸、品牌打造……一系列“组合拳”,让靖远羊产业做足“身价”文章,擦亮“金字招牌”,产业发展质效齐升。
走进靖远羊羔肉主产区石门乡,在哈思山百顺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远就听到羊舍内此起彼伏的“咩咩”叫声,成群健硕的羯山羊正盼着它们的“午餐”,合作社负责人刘生雷正沿着圈舍将草料逐一倒入料槽内,让他家的羊儿们一饱口福。
“我们这个地方羊羔肉特别出名,价格也特别好,我们合作社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收入就是十几万块钱,石门的山羊肉品质算是一种地方特色,虽然做养殖的平时比较辛苦,但收入还是蛮可以的。”刘生雷说道。
来到靖远县永新乡甘肃哈思特生态牧场,干净整齐的圈舍内,膘肥体壮、毛色顺亮的羊只正悠闲地吃着草料。“我们牧场出栏的一个羊羔,平均下来800元,下一步打算再建设3到5个扩繁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甘肃哈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遂兴对未来的养殖前景信心满满。在该公司的带动下,永新乡紧紧围绕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这一主线,扎实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形成了区域示范、帮扶户代养、代帮扶户养殖、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就业增收等模式,持续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品牌强,则产业旺;产业旺,则乡村兴。近年来,靖远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突出发挥“靖远羊羔肉”品牌优势,持续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发力,着力在培育、壮大、做优、做强肉羊养殖业上下功夫,鼓励和引导群众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羊产业从小到大、从零散到规模的重要转变,全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让靖远羊羔肉产业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香饽饽。做足“羊”文章,做活“羊”经济。全县规划建设了哈思山、屈吴山、若笠塬、黄家洼4个天然生态牧场,先后建成乌兰、糜滩、大芦、刘川、北滩、靖安、高湾、东升、五合、石门十个优质肉羊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建设了肉羊屠宰、加工、分割、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注册了“雪玲珑”“陇上九牧源”等羊羔肉品牌,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带动农户8000多户,让群众 “羊”起了致富风帆。
截至目前,靖远县养羊专业户达1万多户,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合作社400多家,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25.2万只,存栏58.9万只,出栏66.3万只,年产羔羊约52万只,羊肉8169吨,羊毛产量778.95吨,产值达到7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60%,已形成一有龙头企业、二有协会、三有基地、四有餐饮业和毛皮加工业、五有营销组织、六有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奏响乡村振兴的“牧羊曲”。
“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作为靖远县标志性产业,靖远羊羔肉享誉陇上,闻名全国,2023年入选全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富农兴农典型案例。靖远县积极利用境内丰富的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特色文化,通过乡村旅游、黄河风情游等活动,对“靖远羊羔肉”品牌开展了系列宣传推介,努力扩大订单生产,提高羊产业经济效益。如今,在省内外专营“靖远羊羔肉”的餐馆多达上千家,营运户400多户,日上市羊只1600余只,日上市羊肉6000多公斤,“靖远羊羔肉”已然发展为全省最负盛名的农牧业拳头产品和享誉全国的地方美食品牌,成为了靖远县一张绚丽的“金名片”。
大河之畔,水田林网、阡陌纵横,饶谷多畜、瓜果丰盈,水的灵性、地的肥沃,人的勤劳,赋予了靖远这片土地的多彩与妖娆。现如今,占地5598平方公里的靖远县,广大群众“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实现以“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靖远的“羊”光大道正“风光”无限好,“牧歌”传四方。(冯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