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豆课题组选育的‘衢鲜15’鲜食大豆新品种通过浙江省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前后耗时15年,每一粒优质种子的诞生都来之不易。”7月1日,在衢州市农林科学院东湖科创基地的试验田里,望着面前一排排生机勃勃的春大豆植株,该院作物所副所长雷俊感叹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得益于早期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衢州市鲜食大豆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七十年代,衢州市传统豆种“毛蓬青”出现品质、产量下降问题。1979年,当时的衢县农科所开始大豆育种工作。40多年间,农业科研人员接续奋斗,选育出16个“衢”系列大豆新品种。其中,秋季鲜食大豆品种表现最为亮眼,每年在全省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种植面积在省内排名第一。
行走在试验田间,可以看到一垄垄同一时间种下的大豆,植株高低、结荚情况等各不相同。“这里承担着国家和省级大豆区域试验,还有国家和省级大豆联合鉴定。我们每年测试的新品系超过100个,组配80个杂交组合,累计有10万多株大豆。”雷俊说,优良大豆品种的选育过程漫长,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同大豆杂交后代需要进行多年的筛选和鉴定,评估其丰产性、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等表现。只有表现优异的品种方可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后,最终审定后才能推广。“我们最期盼看到的就是优良的单株,但最终能选出的优良单株寥寥无几,有时候甚至一无所获。”
近年来,衢州市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选育的多个大豆品种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其中,“衢鲜1号”填补了浙江省夏秋鲜食大豆自主选育品种的空白,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好品种;“衢鲜5号”以其高产稳产、口感甜糯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连续九年被列入浙江省秋季鲜食大豆主导品种;新审定的“衢鲜15号”,则展现出抗倒伏能力强、适宜机械化采收、结荚性好、外观品质优等一系列优势,2023年在衢江区和龙游县的试种示范中平均亩产达到788.9公斤,增产幅度明显。
衢江区红珍家庭农场已连续六年种植“衢鲜8号”,种植面积稳定在50亩左右。“这个品种三粒荚比例高,鼓粒饱满,抗病性好,我们爱种。”农场主黄建红介绍,去年亩均收益达到1500元。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鲜食大豆的选育,特别针对衢州本地市场需求,选育具有耐迟播特性的品种,以实现错峰上市,促进农户增收。”雷俊说,他们还积极向高油大豆的选育方向攻关,当下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苏衢豆3号”已展现出高油、高产的优良特性。目前,该品种正在参加省级区域试验,最快明年能审定。(林敏 邵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