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和田管质量是秋粮丰收的基础。眼下,正值全国夏种夏管关键时期,许多地方通过选种优质品种、使用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赋能添智,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也要看到,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和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不足,育种全链条创新不够,农机研发及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同时,粮食产量很大程度受气候条件影响,近段时间南涝北旱极端天气也给各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挑战。
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加强基础研究是关键。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为良种、良机、良法等农业基础研究关键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提供长期性、持续性支持。在尊重农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优化农业基础研究领域布局,走好特色化、差异化研究之路。同时,进一步提高涉农高校、涉农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条件,构建与学科体系相匹配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通过建设研究院、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牵头参与农业基础研究,主动承担科研项目,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农业机械化是发力点。为此应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一体发力“产学研用推”,研发更多适合国情、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业机械,加强推广应用,拉长产业链、做强产业群。此外,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发展,优化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现代农业融合创新,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比如,江苏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2%,为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装备支撑。
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农业生产。各地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各方联动等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搭建农业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农业科技小院等新型农技推广交流载体,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有效对接,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全链条升级”,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带到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