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休闲农业”正在迅猛崛起。“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6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名单,并提出建设30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在吕梁市,也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建设规划,希望通过“特色化”“专业化”建设,走出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好路。
“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的崛起和成长,折射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大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正涌现出一批融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为一体的“网红村”和“打卡地”。一些传统文化村集合旅游产业,把乡村旅游融入乡土气息浓厚的农耕文化元素,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开办民宿、打造康养基地,休闲农业成了富民产业,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农民日子越过越幸福。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休闲农业”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建设同质化严重,特色资源挖掘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产业对农民带动程度不够等等。
因此,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应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打造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休闲农业”在促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乡土味”,关键是要打好发展“差异牌”,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信息化、市场化的高价值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慕名而来。
坚持因地制宜,搞好科学发展规划。防止千篇一律脱离实际、违背民愿的“一刀切”。严禁杜绝盲目大拆大建,注重保留原汁原味,特别是有历史意义的农耕资源必须严格加以保护。应留住“乡愁”,不忘传统,赓续历史血脉,激发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丰富新时代的内涵。
发展高质量“休闲农业”,要锲而不舍地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和拓展整治提升成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千方百计增强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游客有了好体验,农民尝到“休闲农业”的甜头,才会引来更多的“回头客”,带来农村“人气旺”。(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