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28日,在江苏省兴化市、扬州市江都区、邗江区三地田头,农民正在忙着“巨型稻”插秧事宜,与普通水稻相比,巨型稻的秧苗较为粗壮,密度更小。今年,“金砖国际巨型稻实验示范基地”在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两地多点布局,“巨型稻”在多个实验点上试种。
巨型稻是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夏新界研发,他也被称为“巨型稻之父”。据他介绍,巨型稻株高达1.8-2.2米,理论单季亩产在一千公斤以上,巨型稻根系发达,深度可达五十厘米,比普通水稻根系长度增加50%以上,根系总量是普通稻的三四倍,能很好地利用土壤资源。
“巨型稻”是夏新界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所创制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种质,“它是在现有优异水稻种源的基础上,经突变体筛选、籼粳稻与野生稻远缘杂交培育而来,不通过任何转基因技术手段,100%为非转基因水稻。”夏新界说。
株形高大、根系深、梳植、淹水深度大等特点,为鱼、蛙、蟹等提供足够的荫凉与栖地,为高效种养提供了可能,而鱼、虾、蟹、蛙等产生的排泄物及饲料残料可作为水稻肥料。
在兴化市钓鱼镇中朝村田头,稻蟹共作实践人李一峰说,“去年我在这里开展了30亩螃蟹田种植巨型稻试点,水稻株距行距为40*60CM。巨型稻巨大的个子,根深叶茂,为螃蟹禾下乘凉提供栖息地。去年水稻亩产800斤左右,螃蟹亩产120斤左右,鱼虾等其他水产品亩产50斤左右,桔杆亩产2.6吨。这种巨型稻成熟时,籽黄叶绿,秸秆还能作为青贮饲料增加一笔收入。今年我又增加了100亩的试种面积。”
兴化市水产养殖面积较大,退塘还田矛盾很多,蟹田种植巨型稻为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两场观摩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观摩“金砖国际和平村巨型稻(稻蛙、稻蟹)实验示范基地”后,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肯定了金砖国际和平村利用巨型稻实验示范基地的经验为全面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也就成熟期倒伏问题、机收问题等提出了想法建议。
“稻蟹、稻蛙共作模式,既保粮、又增收,‘禾下经济’为各地农业增产丰收提供思考借鉴,我们希望把这件事干好,通过‘巨型稻’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发展。”金砖国际和平村工作委员会会长张高陵说。
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砖国际和平村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巨型稻”创制团队协办。(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