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纷飞,如丝如雾。9月26日,习水县良村镇大安园区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热气升腾,工人们忙着炒制羊肉。
“昨天运了16吨羊肉到云南,前几天运了40多吨到上海、广东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穆林说,这两天工人们都在忙着赶制订单。
除了传统的红汤羊肉、清汤羊肉火锅礼盒外,黔道食品还有鰼滋味品牌的方便羊肉粉、自热米饭、自热羊肉小火锅、羊肉拌饭酱等多个羊肉制品产品。
每当节日临近,公司负责人杨泽的朋友圈每天都在分享这样一条信息:“黔北麻羊走进‘钱大妈,不卖隔夜肉’门店,品热鲜黔北麻羊肉。”
从最初的养殖到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再到生鲜配套链,杨泽一直在调整运作思路。“没有生鲜链,习水麻羊要走出去就只能卖熟肉、卖冻肉,品质再好也走不远。”
据悉,作为“不卖隔夜肉”理念的实践者和社区生鲜连锁品牌的开拓者,“钱大妈”成立之初即从新鲜角度重新梳理传统生鲜行业标准,对肉菜市场进行新的定义,2020年全国门店已突破2000家。在此之前,杨泽的鰼滋味生鲜供应链就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配送中心,为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天猫优品等众多头部销售端供应冷鲜肉,带着贵州黄牛、黔北麻羊跨越大山,闯全国市场。
“我品尝过很多地方美食,但黔北麻羊肉膻味淡肉质香,再经习水传统的烹饪后,有一股特有的香味。”当年因迷恋这味道专门跑到贵州养羊的杨泽,如今依旧为之着迷,他说,“除了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药,麻羊品种也是关键。”
黔北麻羊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独有的地方优良山羊品种,习水县是黔北麻羊的主产区。2009年,“黔北麻羊”被农业农村部专家委员会批准列为新的畜禽遗传资源;2013年,“黔北麻羊”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7年,“习水麻羊”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近年来,习水县富兴牧业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等高校密切联系,以黔北麻羊保种扩繁为主要工作任务。如今,该公司存栏纯种黔北麻羊种羊6000余只,每年可提供种羊3000余只,为黔北麻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习水麻羊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习水县还扶持以习水县富兴牧业为重点的黔北麻羊种羊繁殖基地,提档升级了4家种羊扩繁示范场,建有标准栏舍3.6万平方米,存栏种羊1.6万多只,年供种羊2.5万多只,为黔北麻羊产业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促进黔北麻羊提质增量增效,实现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近五年,习水县麻羊存、出栏量逐年增加,习水麻羊产业已基本形成集育种、管养、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
走近习水县桃林镇兴隆村羊肉加工厂,辣椒油夹着羊肉的香味扑面而来,车间内,刚出锅的羊肉冒着热气。“我们加工厂的羊肉除了来自我们村集体养殖场,其余全都来自群众散养的本地麻羊,它们每天都活跃在山林绿水间,肉质鲜美,口感纯正,品质好了,销路不愁。”忙着切羊肉的杨祥军说,这段时间我们还依托镇里的乡村振兴服务站通过网络直播,在宣传我们当地麻羊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线上销路。
在习水县桑木镇大山村,大雾笼罩着山林,远远地听见山上食草的羊叫声,养殖大户徐洪国哼着小曲放着牛羊,他告诉记者,这两天刚刚售出100多只羊,收入15万余元,这些年靠着养殖黔北麻羊每年都有10万元的收入。
该县相关部门还将产业政策、项目支持相互叠加,持续推动政策扶持、种源建设、完善饲草饲料建设体系和抓疫病防控举措。同时鼓励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养殖,全县涌现黔北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实现从自发性养殖向集中、稳定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转变。
截至目前,全县羊存栏32.8万只,养羊农户1.3万户,50只以上的养殖户1200户,存栏300只母羊以上的家庭农场77个;已建成年产30万吨牛羊反刍饲料加工厂1个,黔北麻羊原种繁育场1家,扩繁场4家,羊屠宰分割厂1家;县内从事黔北麻羊餐饮经营的300余家;通过中央厨房加工成麻羊成品或半成品在全国配送餐饮门店480余家。(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