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肠大王”双汇发展(下简称“双汇”)最近压力倍增。其近日发布2023年年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股价应声下跌,且双汇营收自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
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98.93亿元,同比下降4.29%;实现净利润50.53亿元,同比下降10.11%;实现扣非净利润47.32亿元,同比下降9.29%。在肉制品业务承压的背景下,双汇近几年开始加码预制菜领域,但随着预制菜赛道竞争激烈及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双汇的预制菜业务前景也充满了未知数。
1
第四季度净利腰斩,肉制品销量承压明显
3月26日,双汇公布了2023年的年度报告,这份低于券商预期的财报显现了双汇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报告显示,包装肉制品销量下降及猪肉、鸡肉价格偏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双汇在2023年的营业总收入为598.93亿元,同比下降了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减少至50.5亿元,同比下降了10.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8亿元,同比下降55.22%。
实际上,此前有券商预期高于财报数据。2023年10月至11月期间,国元证券、中原证券及国信证券的分析师,均预计双汇发展在2023年的归属净利润将超过60亿元。
因此,双汇在财报公布的第二天(3月27日)开盘即大幅低开,Choice数据显示,财报发布次日双汇股价跳水,跌幅达9.45%,总市值跌去93.55亿元。
年报显示,2023年,双汇肉类产品总外销量323万吨,同比上升2.41%;受包装肉制品销量下降及猪肉、鸡肉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这是双汇营收连续第三年下滑,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38.63亿元、666.82亿元、625.76亿元和598.93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外界有推测是由于猪肉市场萎靡。双汇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肉类行业生猪供应充足,猪价相对较低,市场猪多肉多,竞争激烈;肉制品行业总体消费不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下跌0.3%,畜肉类价格下跌7.3%,猪肉价格下跌13.6%。
分季度来看,双汇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37.52亿元,同比下降23.98%;归母净利润7.26亿元,同比下降53.35%,直接拉低了全年数据。第四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肉制品销量承压明显。
就第四季度肉制品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公司解释称:一是受春节错位影响,2022年四季度为春节备货、基数高;二是2023年中秋和国庆双节期间的终端销售低于预期,节后终端存货在四季度消化,短期内对肉制品销量产生影响。
实际上,去年三季报中,公司的业绩还在上涨。前三季度,双汇营收同比上涨3.73%,归母净利同比上涨6.43%。
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在2023年10月的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在2023年的低猪价期,适度进行了冻品储备,目前冻品库存处于相对偏高水平。四季度是猪肉消费传统旺季,公司将根据市场行情及公司库存情况择机出库。”
如今看来,公司去库存情况并不乐观,反而库存负担有加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双汇业绩下滑并非行业孤例。去年,由于猪肉、鸡肉价格低迷,上游养殖、中游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A股中涉及猪肉、鸡肉业务的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了年度或季度的亏损。例如,猪肉养殖龙头牧原股份预计2023年将亏损39亿元至47亿元;白羽鸡养殖龙头圣农发展在2023年第四季度预计亏损超过2000万元。
2
传统业务进入瓶颈期,预制菜发展面临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双汇主要从事屠宰业及肉制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为生鲜产品及包装肉制品,业务涉及肉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覆盖饲料业、养殖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外贸业、调味品业、包装业、商业等。
在传统业务陷入增长瓶颈后,双汇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布局也并不如意。
如在2020年宣布加码国内养殖业,斥资27亿元养猪、养鸡;同年10月,双汇通过定增募资67.68亿元,主要投向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生猪养殖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等。
然而截至目前,上述募资基本使用完毕,投建项目均已达产,但实现正收益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与市场产能过剩、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猪价持续低迷等有关。
事实上,双汇的营收自2020年达到739亿元的顶峰后,便呈现下滑趋势。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积极进军预制菜和熟食门店业务这两大风口领域,这个加码预制菜业务的动作,被投资者寄予厚望。
在此前的机构调研电话会议中,双汇曾表示:“中长期看,屠宰业和包装肉制品业依然是公司业务重点,未来发展较快的新产业有两个:一是上游养殖业,随着新建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养猪业和禽产业的规模会大幅增长,公司产业协同优势也会明显增强;二是预制菜业务,公司会从产品研发、销售网络构建以及产能布局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预制菜业务的发展。”
为了推动预制菜业务的发展,双汇已经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厨师团队,专注于研发多种预制菜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即热即食的传统美食菜肴、即烹的腌制调理类餐饮食材、预制切割类预包装产品以及方便速食系列产品。
据公司透露,目前推出了带范青年自加热米饭、双汇麻酱米线、肥汁米线等方便速食产品。双汇第三工业园为双汇在漯河市投资建设的现代食品产业园项目,实行分期建设、分批投产,目前双汇第三工业园的中华菜肴项目和中央厨房项目已投产。
然而,双汇未在2023年年报中列示预制菜相关销售收入数据,但公司在2023年11月的机构调研中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产品销量5万多吨,同比增幅超80%。公司已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和专业的厨师团队,下一步将围绕成品菜肴、半成品菜肴、预制切割和方便速食等品类,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促进公司预制菜业务快速发展。”
预制菜这几年发展迅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了4196亿元,同比增长了21.3%,并预计在2026年突破万亿大关。此外,《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显示,尽管目前国内预制菜的渗透率仅为10%~15%,但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
不过,伴随着预制菜规范化发展的是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制度。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显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业界分析,双汇进军预制菜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安井食品、金龙鱼、百胜中国、国联水产、海底捞等企业已经深度介入;另外一方面是预制菜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可以说,双汇在预制菜领域的发展前景未知。(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