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谷雨时节,大山里茶叶的价格下跌,母亲决定不卖鲜叶了,将采摘的茶叶自家加工,制作成手工茶,或零散销售、或留给孩子们。
采茶于吴世民而言,已经是很久前的事情了。少年时代背上挎包,跟在爷爷后面去茶园采茶。鲜嫩的茶叶采摘回来,放置在竹匾中铺平,使茶青的水分适度蒸发。谷雨时节的家乡光岩山静日长,夜色来得迟缓。母亲早早地做好了晚饭,饭后就要忙着做茶了。灶膛里生起熊熊的柴火,母亲将干净的茶叶倒入锅中杀青。随着铁锅里温度的升高和不停地翻炒,一片片鲜绿的叶片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和原有的柔软,渐渐蜷缩在一起。父亲把杀青过后茶叶快速起锅,放在专门揉茶的石板上,趁着叶条的高温用双手不停地揉捻,反复地揉搓,直到揉出绿色的汁水,再放在竹匾中摊凉。
整个制茶的过程,父亲和母亲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摊凉后,母亲将揉好的茶叶一把一把均匀地铺放在竹制的茶罩上,茶罩下面搁放着木炭火的火炉。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翻动,进行烘干。烘干到一定程度后,父亲将茶叶再次倒入生有余火的锅中,用双手反反复复不停地翻炒,进行第二次揉捻烘干。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就抓起一把茶叶凑在灯前仔细观看,再放在鼻尖闻一闻,然后又放入锅中轻轻翻炒。渐渐地茶叶变成了颗粒状,上面还挂着一层浅薄的白霜,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茶香。此时已夜深,父亲抓起一小把干茶放入杯子中,倒上沸水冲泡,一缕缕茶香从杯中散发出来,氤氲在屋子里久久弥香。再浅抿一口,茶味清冽甘爽,醇厚芬芳。
说茶,想起父亲的一位已故友人赵伯,名厚常,曾在县法院工作。赵伯生前喜茶、嗜茶、懂茶。二十年来,他一直都是喝父母炒制的茶叶,从来没有间断过。以前居住在城南老街,每年谷雨前后,赵伯总会找上门招呼订购茶叶,随后拿茶叶。赵伯去世的那一年,焦急地等呀等,等到最后等来的却是他去世的消息。当时无法相信这个事实,无法相信赵伯就这样告别了他的爱茶人生。又逢茶季,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茶叶的飘香?也不知道赵伯的孩子们有没有为他敬过一杯茶?但一定会为赵伯敬上一杯光岩今春的新茶。
今夜,坐在窗前,泡上一杯光岩茶,心中思绪万千。忽然记起去年写茶与人的一段话:没有你的夜是那么乏味、那么漫长,空杯只留下浅浅的唇印和淡淡的兰香……(吴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