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 李涛 两会特派记者 张华清 何妍君)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履职的第七年,作为来自农业领域的代表,他的履职重点都与农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主题相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连增的5个建议都继续聚焦“三农”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
建议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牧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产种业仍受制于人、人工智能应用待充分开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等。
王连增认为,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牧产业竞争力。为此,他建议加大对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如确保对农牧业科创投入力度不低于国家高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突破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农牧业科创的革命性突破和结构的深度升级转型,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度重视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培育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型农牧业科技人才。
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离不开更完善的支持政策。王连增建议,加大农业财政制度性投入,力争到2025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达到5000亿元。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等给予补贴支持;加强农业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王连增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健全“引留用”人才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人才都是第一资源。在日常工作和履职实践中,王连增注意到,目前农村发展依然面临着青年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问题,老幼妇孺成为农村人口的主要构成,已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的“痛点”。
为此,王连增建议,推进平台下沉乡村,为人才发挥价值搭建舞台。如要适度将国家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大学生实践基地等向基层下沉,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依靠政府、社会和企业力量,着力打造乡村产业集群,创造优美舒心的农业产业就业环境,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发挥龙头企业平台联动作用,吸引和扶持青年人才在龙头企业就业、创业、兴业,促进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同时,王连增还建议,探索人才制度改革,为人才引进提供更多支持。如着力解决专业人才渴望进入“体制”、拥有编制的主流心态问题,在农业主产区设立试点,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变革。例如涉农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人才需求,经当地政府审核,依据企业资质、潜力、贡献度进行综合考量,给予一定的人才编制名额,引进专业对口人才,交由企业管理和使用。
完善乡村公共设施,为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在王连增看来也很重要。他建议要持续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人居环境,加大水、电、暖、网络、交通、文娱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完善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缩小城乡差别,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日趋成熟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乡村振兴厚值人才土壤,既需要重视人才的“引留用”,也要切实提升农村的人才培育能力。为此,王连增的第三个建议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在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质量。但在实地调研中,王连增发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在各种资源配置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他建议,政府要增加农村教育教学资源投入。如确保教育预算的一定比例优先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使农村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有效降低学生流失率。
还要继续提高农村教师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如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计划,让城市和农村地区教师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更新教育课程,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升入学率。
此外,王连增还建议,要健全完善切合农村教育实际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特点,尊重农村教育实际,正视城乡学校差异,确立有别于城市学校的评价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学习兴趣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考核督查,防止应试教育侵蚀素质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农村学生整体素质。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王连增的第四个建议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他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农业产业链整体上呈现出窄而短的特点。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下游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善,存在断层和联接不畅问题;农产品在不同行政区域、市场之间的流通还不顺畅;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整体较低,信息的滞缓、偏差、断线阻碍了产业链联结。
结合自身发展农业产业的经验和实际调研过程中受到的启发,他建议要持续加大国家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链条。如要培育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需求的品牌农产品,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和科技赋能,大力支持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产业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要出台专项政策,对承担“链主”的龙头企业在征地、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发龙头企业发展动力,做强做大产业链条。
他还认为,要依靠国家农业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产业链上的企业资源高效配置。建议国家要为农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提供农业产业信息化大数据支持,帮助企业依据互联网交易大数据提前安排种植、养殖、采摘、加工和运输,组织精准生产,高效流转,减少货存,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鲜、快、省”。
通过在全国多地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王连增认为,修订完善农业产业链组织发展管理办法,减少重复管理、低效管理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壮大同样很重要。为此,他建议对报备批准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内的企业,应视为一个整体管理。对链条内企业间的物资、产品、畜禽产品动检、质检等资源流转配置,实行一站检疫通关流通,或免检流转,避免重复监管,提高政府服务与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统筹推进畜牧业国产种源与进口种源协调健康发展,是此次王连增带来的第五个建议。
近年来,我国畜禽自主培育种源取得显著成就,为我国农牧业种源摆脱依赖国外进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保障我国重要畜禽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需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通过审定的国产培育品种,其市场接受度和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与进口品种还存在着差距,远远满足不了我国每年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某些国产种源的使用带来的其他衍生问题也不可小觑,例如某些畜禽品种对玉米、大豆消耗量较大,加大了我国粮食进口份额甚至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种植结构。
据此,王连增建议,应正确处理国产与进口畜禽优良种源之间的关系。稳妥推进国产与进口种源之间协调互促发展。既要加大对我国自主研发育种工作的支持力度,摆脱“卡脖子”之忧;又要积极优化拓宽国际种雏的进口渠道,加强国际间合作,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育种经验,推进我国蛋鸡产业走上更加高效、健康、协调的高品质发展道路。
在当前祖代种源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王连增建议,应简化国外优良祖代种鸡复关审核程序,加大国外优良祖代种鸡引种力度,倒逼国内育种水平提高,促使国内企业培育优质新品种,逐步接近、赶上、超越国外种源生产性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人提供及时、优质、健康、经济的蛋白质肉类。
加快培育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优良种源品种,在王连增看来也有着必要性。他建议要充分利用国内畜禽丰富的遗传资源,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育种技术,不断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建设完善成熟的现代化商业育种体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节粮、成本低、环境代价小、营养、安全、方便的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突破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