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李涛 郭敏)“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拥有世代相承的独特工艺或经营特色,是珍贵的自主品牌,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老字号”产品品牌,大力推动“老字号”的传承保护,我国“老字号”不断发展壮大。促进“老字号”的创新发展,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都一处前门店副经理、烧麦技艺第八代传承人吴华侠
“都一处近年来也在顺应时代创新发展,我认为,老字号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创新过程中讲好老字号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都一处前门店副经理、烧麦技艺第八代传承人吴华侠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截至目前,国内共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地方“老字号”3277家,其中有701家中华“老字号”创立至今超过100年。据调查,在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有近一半企业的技艺与文化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
近期,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支持“老字号”博物馆建设。各“老字号”企业在政策的指导扶持与现实需求下,积极打造自身的博物馆,“老字号”博物馆加快发展步伐。
“老字号”博物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吴华侠代表表示,一方面是博物馆规模有限、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管理、规划和传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社会知名度不高,投入大于产出。另一方面,在数字渗透生活、赋能生活的今天,“老字号”博物馆主要限于线下建设和发展,展播无法超越时空、难以突破圈层,参观者以实体店消费者为主。
由此,吴华侠代表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依托“老字号”协会、博物馆协会、旅游协会等社团组织,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围绕“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的传播、展示,并且发展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业态模式,推动“老字号”博物馆集群式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叫响“老字号”博物馆群品牌,促进“老字号”产业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旅融合。
无传承不叫“老字号”,不创新没有“新生命”。吴华侠代表认为,老字号的传承不能变,但可以把老字号与当代的数字文化结合、新消费模式结合,打造有品质、有趣味、有文化的体验经历。她建议,应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入库项目中华数字艺术城统筹建设国家级数字化“老字号”博物馆,将“老字号”博物馆集群搬上“云端”,通过数字技术,推动“老字号”博物馆多样化业务开展和大数据生产、传播、应用。
此外,依托“老字号”协会,会同工美协会、设计学会、餐饮协会、服装鞋帽、轻工协会等社会组织,指导成立“老字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发联盟。围绕“老字号”产品特色和产业特点,紧扣当今文化消费新需求,发挥“老字号”品牌优势,产品特色优势,瞄准文创产业新需求,研发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文创新产品,同时推动数字文创发展,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老字号”文化品牌价值。
首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吴华侠代表也在逐渐适应她的“新身份”,除建议建立国家级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外,还有包括推动餐饮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蓝领公寓”、解决生活服务业人群居住问题等好几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