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誉为婴幼儿辅食元年,各种辅食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监管也在加严,在这个最严辅食监管期间,南都食品安全课题组梳理2018年、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局”)发布的抽检结果,及2019年海关总署(以下简称“海关总署”)通报的被拒入关婴幼儿辅食品牌等信息发现,今年同期,市场局通报问题辅食产品多过去年,具体到品牌方面,美林辅食蝉联黑榜冠军,喜宝则被海关总署拒绝最多次。此外,南都记者还联合南都热点站站队展开宝宝辅食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近60%受访者倾向自制辅食,主要是担心食安问题。
近6成受访者倾向自制辅食
经过几天的调查,截至昨日下午6点,记者联合南都热点站站队调查结果显示,58.6%的受访者表示,家中的婴幼儿辅食以自己做为主,少量买成品。选择自制辅食的受访者多是担心安全问题,调查显示,对于安全性,10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有41.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婴幼儿辅食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此外,82.8%的受访者还关注营养,62.1%的受访者关心辅食的新鲜度,有31%的受访者认为行业还存在价格太贵问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选择购买成品的受访者,成品购买中有79.3%是购买米粉,55.2%是购买果泥。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4年婴幼儿辅食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也指出,当前中国市场中婴幼儿米粉是市场消费的主要产品,占比达50%以上,果泥、肉松等零食类辅食以及保健品等辅食消费量相对较低。
而对于购买的品牌,44.8%的受访者表示倾向购买进口品牌,55.2%对进口品牌及国产品牌的态度持中立态度,而对于倾向购买国产品牌的受访者占比为0。艾媒咨询CEO或者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国产辅食总体而言缺乏品牌知名度及消费信心信赖度的问题。”
进口品牌被检出问题最多
2019年4月11日至12日,市场局召开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监管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监管的工作措施,开展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生产企业重点监督检查工作。而在近两年来,政府部门频频出台婴幼儿辅食相关法规政策,尤其是2018年,先后出台三个跟婴幼儿辅食相关的规定。国家关于婴幼儿辅食相关标准的不断细化,对于婴幼儿辅品监督管理的全面加强,婴幼儿辅食或进入“最严监管期”。在此背景下,记者梳理发现,根据市场局发布的辅食抽检结果公布,2018年有9款产品上榜,今年有14款辅食被检出问题。也就是说,在最严辅食监管政策下,今年被检出问题的量超过去年。
记者梳理发现,检出问题最多的是进口品牌,包括MELLIN(译作“美林”)、爷爷的农场、艾拉厨房等。其中被检出问题最多的是美林,产品均产自捷克,查出问题均是总钠检出值低于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的80%。美林延续去年“风格”,仍是市场局黑榜冠军。
上榜的进口辅食品牌多是因为标签明示值问题,对于此问题,今年9月因标签明示值问题上榜的小皮曾对南都记者回应,是因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原材料,无任何添加,而食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营养素会出现客观上的轻微波动。一位辅食行业协会负责人也曾表示,有机婴幼儿辅食的原材料营养素含量和质量控制对行业来说确实挑战不小。
2019年喜宝被海关“拒绝”最多次
受访者比较倾向购买进口品牌,但并非意味着进口品牌就是安全。南都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日前,今年海关总署仅发布了前三季度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且相关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均已在口岸做退运或销毁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共有30多批次婴幼儿辅食品牌因查出问题而被拒绝入境,其中,喜宝以高达9款“问题产品”问鼎“黑榜”榜首,童之味、艾拉厨房同被查出5次,亨氏旗下派乐萌品牌也有三批次产品发现问题。
南都记者看到,到目前“被点”名最多的喜宝,上榜原因有货证不符、营养素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等,其中,喜宝南瓜杂粮谷物粉在今年三个季度9个月抽检中出现在三个月,分别在3月、5月、6月上“榜”,而上榜的原因也不一样,分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D3、铁、钙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锌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E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资料显示,喜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中国市场布局婴幼儿辅食市场。记者发现,在2015年、2017年德国喜宝米粉都曾被海关退货,原因是钙、铁、锌、维生素D、维生素A等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黄芳芳 实习生 梁馨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