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云激荡,机遇挑战并存,抢滩预制菜产业发展,河南首看原阳。
2022年,预制菜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抢先布局的原阳县在这一年实现三大突破——知名预制菜企业达109家;产品种类4000多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截至今年11月份,原阳预制菜企业已增至156家,全县预制菜产业营收也有望突破150亿元。
11月22日,赛迪顾问发布“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单,原阳县位列第4名,是前十名中唯一一个来自中部省份的地区。
奔腾不息的黄河,产出了闻名全国的原阳大米,面对预制菜产业的风口,已经夺得先机的原阳正在努力续写新的品牌传奇,这其中有际遇,更有实力。
打基础
企业在此汇聚
原阳并不是天然就有食品产业基础的。
相较于原阳大米品牌的多年沉淀,原阳预制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过是近10年的事情。
原阳古称博浪沙,与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一河之隔、七桥相连,8条国道、省道交织成网,多条高速连通,15分钟可达新乡高铁南站,30分钟可达郑州市区,40分钟抵达新郑国际机场。300公里半径覆盖人口1.8亿,600公里内对接北京、西安、武汉、济南等多个大型城市。
原阳县有产业工人3万人,黄河滩区迁建完工后,20万人口将陆续搬迁入城,加上城区3所大中专院校,每年可输出优秀毕业生1.5万余名,人力资源十分丰富。
基于这些优势,大约10年前,随着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郑州的产业溢出效应逐渐显现时,原阳县成了众多企业的新选择。
特别是中央厨房的概念兴起后,原阳县在省商务厅指导下,建成了国内最大中央厨房产业园,借助政策优惠、产业配套,企业开始加速聚集,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以来,原阳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在省委、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把预制菜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聚焦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冲刺“一年破百亿、三年五百亿、远景超千亿”的目标。
截至目前,原阳县已拥有九多肉多、雨轩、三味真厨等知名食品企业156家,预制菜产品种类突破4000种,去年全年营收突破100亿元。
今年年初,原阳成功入选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通过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考核评价,位居第四,并先后获得“中国(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创新中心”“中国预制菜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如今,随便走进全国任意一家饭店或者超市,都有可能吃到原阳生产的食品,打造中部预制菜之都,“老家河南、吃在原阳”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优环境
产业发展提速
产业集聚的成功,是开放的体现,更是改革的成果。如果说天时和地利给了原阳发展预制菜的土壤,那么真正让这颗产业树开花结果的,是原阳县举全县之力构建的“人和”氛围。
原阳县着力建设园区、政策、标准、创新、基础、原料、贸易、招商、宣传九大平台,让预制菜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建设园区平台,加速产业集聚。高起点布局专业园区,在占地3100亩的中央厨房产业园基础上,新规划用地5510亩、投资150亿元建设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分设A、B、C、D及创新孵化园5个园区,打造河南省第一家预制菜专业园区。目前,谋划储备预制菜项目89个,总投资356亿元,38家企业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16家企业即将投产。
建设政策平台,服务企业发展。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金九条”,集中力量在企业用地、资金奖励、融资上市、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设立5亿元规模预制菜发展基金,已投入使用3亿元;向企业发放奖补资金2239万元;投放应急转贷资金8.45亿元,帮助企业撬动续贷资金11亿元;全面开展银企合作,向企业发放金融贷款近80亿元。
建设标准平台,引领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和主导预制菜标准制定,联合多家企业牵头制定了《特种禽类预制菜生产管理规范》《酱卤预制菜生产过程质量规程》等4项预制菜团体标准,这是河南省发布的首批预制菜团体标准,也是全国首次制定单样预制菜团体标准。
建设创新平台,赋能新品研发。成功召开中国(原阳)预制菜行业大会、举办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成立河南预制菜产业联盟,与多家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在原阳设立专家工作室,实施“百名专家助百企”工程,首批26名博士分包26个食品企业。
建设基础平台,加强要素保障。建成了豫北最大的智能冷链公用型保税仓、新乡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持续扩容本地食企“买全球”采购通道,全县冷库存储能力达到40万吨。40蒸吨/小时工业蒸汽项目一期建成投用,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投资4000万元建设区域性食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建设原料平台,提供优质食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5万亩,总产14亿斤,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现代农业大棚1.8万亩,全年供给蔬菜30万吨以上,肉类总产4.06万吨。今年新建黄河滩羊基地5个,预计饲养量年底突破40万只。
建设贸易平台,加强输出服务。建成原阳县电商直播基地,全县电商销售额近7亿元。组织预制菜企业参加大型展会20余次,单次展会完成订单最高达3000余万元。
建设招商平台,加强精准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成立长三角及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郑州及中西部地区四个招商引资工作小组,一个项目落地推进专班,围绕预制菜产业用心用情招引优质企业。新签约落地余同乐、壹德实业、漳州兴威等知名亿元以上预制菜企业28个,总投资130.8亿元。
建设宣传平台,塑造服务品牌。积极开展矩阵式媒体宣传。上线中国原阳预制菜网,多维度宣传推介预制菜产业。
全方位的要素保障,让原阳预制菜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破浪前行。据悉,在外需不振持续传导的大环境下,原阳预制菜产业今年营收预计将突破150亿元,增长幅度预计超过50%。
新谋划
“1164”拼出新增长
作为中原农谷“一核三区”发展战略的南区,原阳县被赋予建成国内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和标准领跑区、功能型休闲食品产业基地、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的重任。
发力预制菜产业,原阳也喊出了力争“十四五”末突破500亿元,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
然而,面对标准化生产程度不够、技术创新亟待加强、冷链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等制约行业发展的障碍,原阳如何打破瓶颈、继续做强预制菜产业?
“我们将实施‘1164’预制菜专项升级行动,以完善机制、建强载体、标准创设等工作为重点,全面提升预制菜产业群链发展水平。”在近日举行的“2023食品预制化(预制菜)产业基地生态大会”上,原阳县委书记刘兵向大家公布了原阳下一步的谋划。
健全“1”套机制。优化预制菜产业发展机制,成立由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双组长机制,在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培育企业等方面集中发力。
打造“1”个载体。依托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谋划储备预制菜项目89个,计划明年完成投资50亿元,这也是原阳预制菜产业新的增长极。
实施“6”大路径。标准引领,加快起草完成《黄河滩羊高品质羊肉供应基地标准》《预制菜羊蝎子标准化建设指南》等10个团体标准;创新驱动,深化与高校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大单品研发力度,力争到2024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预制菜单项菜品10个以上;招大引强,持续用心用情招引优质企业;政策加持,进一步完善“金九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设施,加快工业蒸汽项目二期建设,铺设管网15公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中外运、中信建设集团冷库及冷链物流项目落地原阳,力争2024年全县冷库存储能力达到50万吨;建强品牌,围绕雨轩“黄河滩羊”品牌建设,结合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实行肉羊规模化养殖,力争2025年实现年屠宰400万头的肉羊规模,培育雨轩成为全国“羊老大”,创建三产融合原阳新标杆。
建设“4”个中心。统筹建设原阳县产业运营中心、原阳县食品检测中心、原阳县电商直播中心、原阳县预制菜金融服务中心,从招商引资、品牌创建、食品安全、电商直播销售等多个维度助力产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原阳预制菜产业生态,力争2024年全县电商销售额突破10亿元,投放金融资金突破100亿元,全力建设国内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标准领跑区和中国中部预制菜之都。
“今天的原阳,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如火如荼,营商环境春风化雨、近悦远来,投资原阳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刘兵说,原阳县将抢抓河南省中原农谷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建设政策机遇,立足县域实际和发展优势,向着“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贺洪强 王萌)